第七十二夜 习惯形成机制(1 / 2)

加入书签

习惯。

是指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或熟悉的场景)多次重复采用而形成的惯性意识和行为。

与精神药物不同的是,习惯往往是人所采用的最适合(不一定最有利)自己生存和繁殖的行为,有利有弊,但总体利大于弊(只有个体认为好的行为和意识才会保留下来,个体之所以进化到现在是因为,个体的判断在关乎生存繁殖上大部分是对的),这也是为什么习惯被进化选择下来的原因。

其次,习惯能根据环境变化和意识变化改变,精神药物却很难根据意识改变而改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往往是我们自己认为最舒服的,但客观的看,并不是最好的,这就好比从来没有吃过鱼的人不想吃鱼一样,虽然自己觉得没什么,但鱼肉的鲜美和丰富的营养是他无法收益到的。

尝试改变往往能让人意识到原有习惯的弊端,并修正自己的习惯,这里有两个触发前提,一是客观环境变化,二是主观意识变化。

我们强调的是主观意识变化是习惯变化最大的特点,因为客观变化不仅仅相于习惯,人的其他所有机制都会发生改变(环境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讨论)。

主观意识配合客观环境作用于人的行为,因此,主观意识的强大也不能忽视,人与人的差别并不只是因为客观环境不同,主观意识往往才是起到根本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

例如,每天晚上都到凌晨一点了,大脑却总是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我还兴奋着呢,别睡,起来嗨,但是到了早上都要上班迟到了,大脑却有个声音告诉你,再睡一会,我现在还很困,虽然他自己很清楚,与环境相符的规律生活是多么重要,每天的充分睡眠多么重要(眼动阶段多是后几个小时),但大脑形成的习惯却认为这样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我们必须通过主观意识改变,晚睡晚起,早睡早起,总的睡眠时间一样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这点所有人都有体会,因为人类进化机制决定,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都是从祖先生活环境进化而来。

几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时间节律并没有多大变化,每天24小时还是那样,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习惯是适应环境节律的,是符合进化机制的,如果我们在保证睡眠时间的情况下,只是将睡觉时间调整一下,符合环境节律,这样的习惯改变虽然很艰难,但形成新习惯后带来的利益将远大于改变的苦痛。

基因的作用。

我们知道人的生存和成长是环境(主掌变化,不可预测)和基因(主掌遗传和变异,遗传是变异的基础,遗传实质上是将已有的环境适应机制传递到子代基因,好比适应良好的遗产,变异是为子代更好生存所冒的风险,好比为后代的未来收益下赌注,变异不适而灭亡的基因数不胜数,二八定律决定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的力量如此强大,迫使基因不得不时刻作出改变(变异是随机的,因为基因并不知道哪个方向的变异才是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

遗传。

科学研究总是能发现令人惊奇的事情,同卵双胞胎在出生后分别在不同的家庭成长,一生从未见过面,有的甚至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洲生活,但当他们长大后相聚,他们各自所形成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人格、价值观及兴趣等惊人的一致,甚至他们行为模式都完全一样(对待妻子的方式和表达行为,例如将喜爱的话语写成纸条贴在墙上,让对方看到,都喜爱喝同一牌子的啤酒,都爱养狗,狗的名字都一样等)。

但科学研究继续深入下去却发现,在对大量同卵双胞胎研究后,相似性并不象以上那么极端,甚至有许多地方还有差异,科学研究证实,遗传确实存在相似性作用,但相对论告诉我们,遗传相似是在环境基础上产生的激活效应(也就是所谓的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因为环境没有激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显现出来,当然隐性遗传在基因上具有隔代性,但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影响,而不是他们长的有多像),因为科学证实了,就算不是双胞胎,在同一天出生的不同个体,他们之间总能找出很多相同之处,但这些并不是遗传造成的,很多却都和共同的环境有关系。

这个事实证明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就是被环境选择出来的。当然相对论也告诉我们,遗传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遗传是前提(框架),当一个先天失明的个体,就算后天如何努力,只能改善,无法根本解决看不见的问题,环境则是雕琢调用遗传的潜力。

铭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