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缘起(二)(1 / 2)

加入书签

她发出来到这个时空第一声哭泣,她大声地、肆无忌惮的哭着,发泄着自己的哀伤,自己的委屈,以及自己再也回不去的痛苦绝望。()

不知是否真的是母女连心,女儿的嚎啕大哭唤回了还在昏迷中的萧氏,她慢慢睁开眼睛,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她那被认定天生呆傻的女儿这时竟然出声了,只是挣扎着坐起,将瑾瑜向上拢了拢,轻轻拍抚瑾瑜的背部,出声哄道:“噢噢,娘的乖乖,不哭不哭。”

从这一刻瑾瑜发自内心地认同了萧氏。

萧氏后来跟方妈妈说起这件事情,她觉得当时自己陷在一团白色的迷雾里,怎么也辨不清方向,无论怎么走也走不出迷雾,她正暗自着急,却突然听到一阵大哭的声音,她追着哭声而去,就看到了哇哇啼哭的女儿。

方妈妈闻言说必是瑾瑜的功劳,是瑾瑜感到母亲受苦,心有所系,才出声唤回了萧氏。这坚定了萧氏原就有的看法,更加的疼爱瑾瑜。

出声后的瑾瑜如一般婴儿迅速成长起来,萧氏本还担心瑾瑜两岁才发声,同龄的孩童此时已能说些简单句子,进行简短的对话,瑾瑜在能力上或许会逊于郡王府中其他的女孩子,她虽能竭力护佑自己的女儿一世荣华,却防不了悠悠众口,免不了世人诟病。承天之幸,她的女儿虽启蒙晚些,却好学异常,出落的比别的孩子还好,性子沉静,聪慧乖巧

瑾瑜儿时自我放逐之际虽有无数大夫被接进王府中请脉,但是每位大夫离开的时候必有一名诚郡王的得力下人恭送出府,点明瑾瑜是郡王和王妃的掌上明珠,身份金尊玉贵,大宣也容不得有半点污言秽语污蔑皇室宗亲,这些大夫自然是明白人,听着如此轻描淡写一番话,却也懂得什么是该说什么是要闭口不言的,况且他们也惧怕皇家的威仪,所以瑾瑜的病症在上层社会隐隐有些传言,却并未在民间传播开。

在父母和兄长的关爱下,瑾瑜渐渐地融入这个称为“宣”的朝代。

五岁之前,瑾瑜并没有正式的名字,身为宗室,出生便要上报宗人府,五岁才得请名并请封。所以五岁之前,萧氏和诚郡王按青州当地的民俗称瑾瑜囡囡,小世子喊妹妹,王府中下人一律统一称呼二姑娘。

五岁的时候她的身份上了宗人府玉碟,得到赐名:瑾瑜,与此同时也得到了县主的封号,这代表着瑾瑜从此有了俸禄,而且还不少。

瑾瑜是郡王嫡女所以才能得到封号,按照宣朝律法,瑾瑜的庶出姐姐和妹妹均没有请封的资格,但是她们身份毕竟也是宗室,皇家血脉,所以也有俸银和婚嫁之资、墓葬费等,只是相比瑾瑜要少了很多。

得到封号也表示着瑾瑜从此结束了被喊二姑娘的日子,又开始了县主的征程。

宣朝国姓为薛,据说前朝末代皇帝荒淫无道,迫使各地豪强纷纷揭竿而起,瑾瑜的曾曾曾曾祖父也就是太祖皇帝当时是一个祖宗根基已尽的薛姓没落贵族,但性格豪爽大方,为人义气守信,天下割据之时,在身边也聚集了不好好汉,之后又娶了清河大族李家嫡支的嫡女,收拢了甘陕的势力,令自身实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

后来群雄逐鹿中原,太祖跟全军将士约法三章。一,不伤平民;二,不**百姓;三,不掠夺民财。军队所过之处不但对城镇秋毫无犯,而且经查证确认当地官员有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罪行,则绝不姑息,当众处决。并打开官仓,开仓放粮。

这些举动充分迎合了天下百姓望平安的期盼,所以太祖能在各地豪强的围追堵截下,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最终问鼎九五至尊的宝座。

瑾瑜当初得知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由感叹原来红星党(你懂的)取得天下的那套“统一战线”政策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刘邦最后大败项羽,逼其自刎乌江,根源也是民心之所向。只要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胜利女神就会眷顾与你。

但天不假年,太祖一次风寒引发了连年征战中留下的痼疾,所以在统一中原后不久这位宣朝的开国皇帝就薨逝了,幸好皇宣开国后的两代皇帝皆是励精图治、勤勉国事的君主,即便后来的几任皇帝仅能被称之为守成之君,如今的宣朝依然物阜民丰,堪称盛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