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才何在?(1 / 2)

加入书签

十万余大军东下井陉,无论是赵军士卒还是燕军将士,行军虽辛苦,但士气却是高涨,所有人都是欢天喜地。7k7k001.com(WwW.K6uK.COM)有的在盘算这次大战自己所立的功勋,更多的心里则是充满了马上见到家中父老的欣慰。

唯有中军左近的大将卫队军士个个神色肃穆,不苟言笑,气氛很是压抑。蹑手蹑脚的生怕惊动了静养的大将军。

大将军庞煖在启程之前,已经偶感风寒。

赵军上下都知道大将军年纪虽高,但身体颇为结实,也没把这点小小的风寒放在心上,连庞煖自己都觉得有一两日就该当无事。

可没想到,今日病势竟然急转直下,咳嗽不止,然后发起烧来。

两三日的功夫,大将军已经支撑不住,只得躺在车上行军。车子四下里围得严实,里面是烧得迷迷糊糊的大将军和侍奉的医士。

副将扈辄和族侄庞羲一天不知道要前来探问多少次。但看着烧得满脸通红的庞煖,除了督促医士诊治外,也是束手无策。

看庞煖越来越重,公子嘉忧心忡忡。

赵军虽胜,此次损失也是不小,粗略算来,折损精壮最少也在七万以上。

如今的赵国朝中老成凋零,蔺相如、廉颇、乐乘等人都已不在,李牧又远在代北镇守一方,这几年军事全靠庞煖支撑局面,而今大胜之后,老将军却是重病不起,实非国家之福呀。

大军到了中山郡,公子嘉大败酒宴,送别尉缭等燕军将佐,自率赵军主力南下返回邯郸,中山郡兵在赏赐之后各自归家。庞煖就由庞羲陪着,留在中山郡养病。

不过十日,老将军庞煖病逝于中山。

赵王偃得到奏报,不胜哀悼,遣太子迁亲来中山致祭。赐谥“武襄”。

燕太子丹在武阳听的消息,不甚感慨:饶是秦赵之战,赵国由原本的大败变成了胜利,庞煖也只比原来的历史上晚死半年有余。说起来是岁数不饶人,可实际上,还是这医学诊治水平有点太低了。

不过,姬丹更关心的是庞煖之后赵国的政局和对燕赵局势的影响。

这一次大战,燕国支援了赵国十多万石的粮食,付出可不能算小,但赵国丢失了九座城池,也没法给燕国补偿。燕国所得只是四万余秦军精壮俘虏罢了。

但姬丹还是觉得自己赚了,燕国北部之地地广人稀,有这四万精壮填进去,明年所出,怎么也能补回这点粮食的付出。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四万秦军,可是久战之余的精锐。如果说用来对付秦国,那可能会有问题,但要是将来用在和别的诸侯征战的战场上,比如赵国,这些人绝对立刻又是虎狼之师。

对于这些秦军将士的忠心,姬丹并不觉得有什么好担心的。

当初庞煖奏报,桓齮等二百多秦军将佐俱被斩首,这个消息秦王政是有一些怀疑的,毕竟秦军被俘多达四万,怎么可能高级将佐却反而被斩杀一空!

如今随着赵军主力返回邯郸,上党之战的实际情形,在有心人的暗中推动之下,或多或少的传到了咸阳,在朝野当中广泛流传。

秦王政责右丞相熊启彻查,待昌平君将结果报上,秦王政勃然大怒,令廷尉府按律惩治,数日之后,桓齮等百余位将佐之家尽皆族之,以儆效尤。

噩耗传到燕国,桓齮和所部将佐尽皆大哭不已,痛骂秦王和昌平君心狠手辣,更有几个将佐因悲伤过度,染病而亡。

桓齮等人原本因被迫降赵,虽说是万般无奈,要救四万军士性命,但心里总是抹不掉深深的愧疚之情。如今秦国绝情,这些人倒去了这些牵挂,只能一心一意的留在燕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