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夜 肠道菌群(1 / 2)

加入书签

喧闹的微生物世界

每一个人都自成一个世界。前额是一小块敞亮的草地,关节是干燥的荒漠,眼睛是咸咸的海洋,而肠道是繁盛、茂密、巨大的原始森林,里面住着千奇百怪的生物。

正如我们人类寄生在地球上一样,我们的身体里也住了很多寄居者——细菌。如果距离拉得够近,便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显微镜下它们看起来就像是黑色布景上闪亮的一点一点。

几百年来我们一直都忙于研究自己身处的这个大世界,忙着研究宇宙、研究动物、研究植物、研究生命的哲学。我们可以制造巨大的机器,可以飞上月球,可是我们自身这个世界和它的居民还是一个未开发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认知。肠道应该是这个未知世界里最有吸引力的新大陆,这里聚集着这个世界最多的物种。对于肠道的研究现在才真正地开始,就像基因学研究一样,这个学科充满着未知,却也承载了希望和惊喜。它有可能只是个潘多拉的盒子,却也有可能是通往更大世界的通道,一切都拭目以待。

2007年起我们才开始给人体世界的居民们勾画族群分布图。为了勾画出尽量详细准确的地图,很多很多人都贡献了自己的样本——用棉花棒在身上所有能想到的部位提取了微生物:口腔里三个不同位置、腋窝下、脑门上……便便被检测了个遍,连私密处的分泌物都没有被放过。

族群分布图一出来就让大家惊诧无比:长期以来一直以为是无菌的地方,原来也住满了原住民,比如肺部。如果以细菌种类和数量来判断,肠道绝对能压倒性地胜出,一统天下了,因为我们浑身上下99%的微生物种类都可以在肠道里找到。这并不是说除了肠子以外,身上其他部分都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微生物,而是说肠子里的居民真的太多太多太多了……

一个人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所认识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组成的小小生命体。它们有的生活在冰岛沸腾的温泉水中,有的生活在凉凉的狗鼻子上;有些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依靠氧气汲取能量,有些却一遇氧气就挂掉,因为它们的能量来源是某种酸或金属元素,我就不跟你们说这些细菌闻起来是什么味儿了,一言难尽啊……

说到气味,人身上能闻到的各种气味其实都是细菌一手创造的,不管是爱人皮肤上淡淡的自然香味,还是邻居身上能把人熏得八丈远的狐臭,“罪魁祸首”都是活跃在我们身上的微生物。

我们喜欢看冲浪运动,但打喷嚏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想到,在刚刚打喷嚏的瞬间,鼻腔的菌群是怎样来了个激情冲浪的。运动时我们会出很多汗,但没有人会想到,运动鞋里的细菌对从脚丫子袭来的阵阵热浪有多么地尽情享受。我们偷偷摸摸地吃了一小块蛋糕,心想没人看见,殊不知肚子里的细菌已经在眼巴巴地望着、齐声呼唤着“蛋糕蛋糕蛋糕蛋糕……”。不管你在做什么,这些看不见的寄居客成天都忙忙碌碌,人体这个世界也成天熙熙攘攘。

慢慢地我们开始意识到,人体世界的细菌大多数都是无害的,不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也许你已经知道了,肠道里微生物的总重量能达到2公斤,差不多有1000万亿个细菌;1克粪便里所含的细菌比地球上的总人口还要多。

也许你也知道了,这些微生物能帮助我们分解消化不掉的食物,为肠道供给能量,制造维生素,降解毒素或者药物,操练免疫系统,等等等等。不同类型的细菌就像是不同的厂商,负责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酸、气体和油脂。

也许你还知道了,肠道菌群状况与我们是什么血型有关,有哪些讨厌的细菌会让我们拉肚子。

但是你是否真的知道,所有这一切到底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吃了会导致拉肚子的病毒,估计你很快就能意识到。但你也能意识到你身体里数以百万、亿、十亿计的寄居户每天辛劳工作的成果吗?你又到底被谁寄居了呢?不同的寄居户组成对你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患有超重、营养不良、神经疾病、抑郁或者慢性肠道疾病的病人,他们的肠道菌群比例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如果肚子里的微生物过得不好,那很可能你也会过得不好。

有些人神经很强大,也许是因为他体内负责生产B族维生素的细菌特别多,有些人误吃了发霉的面包居然也没事,有些人吃什么都长肉。近年来科学家开始把人体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可惜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根本还是小学生水平,而且还是那种一笑嘴里少颗门牙的低年级小学生。

不同肠道区域的细菌密度

过去因为人们对细菌知道得不多,就把它归在了植物类,所以英文里的肠道菌群这个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肠道植物群”(gutflora)。“植物群”这个名称现在在科学上看来当然是不准确的,正确叫法应该叫作“微生物群”(microbiota,拉丁语里指幼小的生命)。“植物群”虽然不准确,但它倒是很形象地描绘出了细菌的一些特质。因为和植物相似,细菌也可以按照它们的生长地点、养料或者毒性来区分属性。

总体上来说,消化系统越往上(进口)走细菌数量越少,越往下(出口)就越多,到了大肠的直肠就已经多到数不清了。

细菌对自己的住所各有偏好,有的喜欢住在小肠里,有的就只愿意待在大肠里,有的是盲肠的铁粉,有的就乖乖待在肠黏膜上,还有一些不老实的,总爱凑得离肠细胞很近。

想要把这些肠道居民给认全了还真不太容易,首先要想把它们从住地里给请出来就很困难。本来想把肠道细菌放进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观察,结果人家根本不喜欢你给安排的新家,就是不在里面安居乐业、传宗接代。

像皮肤细菌就没心没肺多了,往培养皿里一放就吃喝拉撒睡照旧,呼哧呼哧地给你生一堆。这么一比,就能看出肠道细菌实在是太难伺候了。

我们的肠子平时把它们娇惯坏了,里面不仅一年四季暖湿宜人,而且还帮它们遮挡氧气,给它们按点喂食。一半以上的肠道细菌一旦换个环境就无法成活,肠子就是它们全部的世界。

十年前还有很多科学家认为,所有人肠道里的细菌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把粪便放进培养皿里,所有人的粪便里都能找到大肠杆菌,肠道细菌的研究也就仅限于此。而今天,我们可以借助新型的仪器把粪便样本一直扫描到分子层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找到了数亿肠道细菌的基因残留。

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知道,大肠杆菌在肠子里连百分之一的量都不到,而肠子里还生活着上千种其他不同类别的细菌。而且不仅仅有细菌,还有一些其他少数民族住户,比如病毒、酵母、真菌和其他多种多样的单细胞生物。

作为身体的国防部长和最高审判长,免疫系统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我们的身体。有时候只不过是小小的花粉误入了鼻子,它都会无法忍受立刻反攻,你要是花粉过敏的话一定对它的雷霆手段深有体会:通红的眼睛,止不住的鼻涕……可是如此严格的免疫系统,怎么会容忍得下这么多杂七杂八的细菌、真菌、酵母在它的管辖范围内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呢?

免疫系统和肠道细菌的爱恨纠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