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夜 便便与肠子(1 / 2)

加入书签

便便外刊

成分·颜色·硬度

亲爱的各位,现在是时候来跟你们谈谈人生的大事了。请系紧裤腰带,调整下眼镜的位置,喝完最后一口茶,我们现在就要起程去探险寻宝了!在寻宝过程中还请保持好安全距离,不要擅自离队。

许多人以为,便便的成分就是我们吃下去的东西,这个认识有待纠正。

便便的3/4都是水分哦。

我们每天差不多要这样排出去100毫升的水分。在肠道的消化过程中,大约有9升水会参与其中,但是8.9升水又会被回收回去,所以最后留在马桶里的纪念物绝对是效率的最大值。

留在纪念物里的水分是经过精心测量的:便便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要刚好能舒适地排出体外。

除去水分,固体部分有1/3是细菌,它们都是从肠道菌群里光荣退役的。

还有1/3的固体是无法消化的植物纤维。我们吃的食物中蔬菜和水果越多,排出来的便便就越多。

所以,每天的便便量都会有差别,基本上是100~200克,但有时也可以达到500克呢。

最后1/3固体是个杂牌军,基本上都是身体内的垃圾,比如残留的药物、体内的色素或者胆固醇,等等。

正常的便便都是屎黄或者屎棕色的。

就算我们吃的饭里没有这个颜色的食物,最后拉出来的也还是这个颜色。

就好像它的好朋友小便也是,总是一个黄色的调调。

这个黄色来自于身体每天都努力生产的重要产品——血液。身体每秒钟都有240万个血细胞诞生,但同时也有这么多的血细胞作废——血细胞中的红色素先会变成绿色,然后再变成黄色,这个颜色渐变的过程在你撞青了胳膊或者腿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得到。

黄色素的一小部分可以通过小便被排出体外,而大部分则是通过肝脏到达肠道,然后被细菌再加工成棕色。

如果便便不是棕黄色的,那你就要引起重视了。这里就来说说不同颜色的便便意味着什么:

浅棕色到黄色:这种颜色可能是由吉伯特氏症候群(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引起的。

这些病人体内代谢血细胞的酶只能发挥正常人30%的功效,所以通过肠道排出的血色素也相对较少。

全世界有8%的居民患有吉伯特氏症候群,分布范围很广。但这个病本身没什么危害,也不需要特殊治疗,甚至最新的研究发现这个病还能预防动脉硬化。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病的患者对扑热息痛比较敏感,最好避免服用。

除了吉伯特氏症候群之外,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肠道菌群状态不佳,如果它们不能好好工作,黄色素也没法被加工成棕色。服用抗生素或者是腹泻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黄色便便的出没。

浅棕色到灰色:如果从肝脏到肠道的交通被堵塞或者中断(大部分在胆囊之后),血色素也没法被正常运送到肠道,便便自然就没了棕色。交通要道被阻永远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一旦便便出现灰色,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

黑色或红色:凝固的血液是黑色的,新鲜的血液是红色的。这里的问题可不是出在血色素上,而是整个血细胞都被排出来了!

如果是便便里夹着鲜红色,那八成是你得了痔疮,治是要治的,但是问题还不算大。但是如果便便是深红色或者黑色的,请你务必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当然如果你前一天碰巧吃了红菜头(甜菜)那就另当别论了。

1997年,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问世了,考虑到便便亿万年的历史,它居然最近才被发明出来。

这个分类法把便便分成七大类,不管你拉的是哪种都万变不离其宗。自己便便的样子估计算是隐私里的隐私了,我猜很少有人会愿意公开交流这个信息吧。

但是不交流的话,你怎么能知道自己的便便是不是健康正常的呢?也许你的便便属于非主流型,但是由于没见过其他的便便,结果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时候就显出这个分类法的重要性了。

如果消化系统运转正常的话,便便里的含水量应该是正合适的,那么便便的形状应该不是第3就是第4类。

理论上,其他的类型不应该或者很少出现,如果你频繁地见到它们的话,最好还是去看看医生吧,看看是不是便秘或者对某种食物过敏。

英国的肯·希顿(KenHeaton)医生是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的创始人之一,下面就是他提出的七大类别:

第1类:

一颗颗硬的球形,像坚果(很难排出)

第2类:

香肠形状,但疙疙瘩瘩、结成一块一块的

第3类:

香肠形状,但表面有裂纹

第4类:

像香肠或蛇一样,光滑且柔软(像牙膏一样)

第5类:

柔软的小块状,边缘分割清晰(容易排出)

第6类:

蓬松的小块状,边缘分裂模糊,糊状大便

第7类:

水状,没有固体的成分,完全是液体

你的便便属于哪类?从你的便便类型可以推算出你消化的快慢哦。

有趣的肠神经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能意识到自己能意识到的事情。我们坐在客厅里吃午饭的时候,不会去想几米外邻居也正坐在他的客厅里吃饭,只有听到楼上地板传来的“吱呀吱呀”声,才想起来原来在这栋楼里还住着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