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夜 目光对视(2 / 2)

加入书签

举个例子,我们通常认为和我们有更多眼神交流的人要比其他人更聪明,更认真,也更真诚,我们也会更相信他们说的话,进而对他(她)有好感。

这是因为经常注视自己的人,在进化机制上来讲,是比较关心自己生活状态的人,对自己有兴趣,提升了个体存在感和社会认同感,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所以这种心态机制被保留了下来。

当然,过多的眼神接触也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那些目不转睛盯着别人看的人会让人觉得有些惊悚。

在最近一项于科学博物馆所进行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试图研究出眼神接触的最佳时长。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平均而言,三秒钟长的对视效果最佳(并且事实上,没有人愿意对视超过九秒)。

另一个对视效应的案例可以帮忙解释,为什么在拥挤房间里的对视瞬间有时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感受。

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对视会引起双方之间某部分的融合:我们会认为就性格和外表而言,与我们有眼神接触的陌生人会与我们有更多共同点。

或许,在合适的情境下,当其他人忙于交谈时,你和对方对视所产生的感觉会让你们觉得好像正在共享一段特殊时光。

眼神接触产生的化学作用远不止这些。如果你们靠得更近,你和对方都会发现眼神接触还能用另一种方式将你们彼此相连,这一过程被称为“瞳孔模仿”或“瞳孔传染”,是指你和对方的瞳孔如何同时放大和缩小。

这被解释为一种潜意识的社交模仿形式,是一种“眼睛的舞蹈”,而且还是更为浪漫的那种。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只不过是对他人眼睛亮度变化而做出的本能反应。当双方十分靠近时,对方的瞳孔一放大,周围的环境就会变暗,然后就会导致你的瞳孔也开始放大。

这并不是说在心理学上,瞳孔放大这一现象没有任何意义。

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们就已经发现,在心理学意义上,无论是因为理智、情感、审美或是生理兴趣等原因,我们在被外界唤醒或受到刺激时,瞳孔都会放大。

这还引发了一场争论:瞳孔更大的面孔是否更有吸引力(有时“瞳孔放大”会被当作是激发了生理兴趣的一种信号)。

至少一些研究,包括几十年前和一些较近时期的研究都表明确实如此。而且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处理其他人的瞳孔正在放大这一信息。

无论怎样,在这项研究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民间就有种确定的说法是,放大的瞳孔对人有吸引力。在历史的许多时期中,女性甚至使用一种植物提取物来故意放大瞳孔,从而让自己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这种植物就是颠茄。

但当你凝视着对方的双眼时,不要认为只有对方的瞳孔是在传递信息。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我们可以从眼部肌肉变化中读出复杂情感,不管对方的眼睛是在放大还是缩小。

比如,当厌恶情绪使得我们的眼睛缩小时,这一“眼部表情”也会把这厌恶之情以信号的方式传到他人那里,就像面部表情一样。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眼部特征:角膜缘环,是指围绕虹膜的深色圆环。近期有研究显示,这些角膜缘环更常见于较为年轻和健康的人群之中。而且那些注意到角膜缘环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意识到这一点的,比如那些寻找短期关系的异性恋女性们会认为角膜缘环明显的男性更加健康和性感。

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不仅是古老的谚语,它还透露出许多其他含义。事实上,凝视他人的眼睛有着某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当你看着别人的眼睛时,思考一下这或许是你最接近“触碰到对方大脑”的时刻,或者用更诗意的话说,这是“触碰灵魂”的时刻。考虑到这种强烈的亲密感,如果你调暗灯光并且不间断地注视另一个人的眼睛十分钟,你会发现有一些奇妙的事情开始发生了,而且有可能比你以往所有的体验都还要奇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