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夜 感觉机制(1 / 2)

加入书签

视觉。

首先,我们要明确,所有感觉产生及作用本质是类似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分别负责不同的环境信息而已。

眼睛进化是以适合生存为目的,例如鹰眼能在空中迅速发现移动的小物体,视力远超人类,而人类眼睛视力虽然一般,但能很好的适应自身生存。

人类是杂食动物,而且从发现大型食肉动物和猎物捕获概率上看,人的视力水平完全满足生存需要,当然人类为了能适应夜晚生存,眼睛进化出部分视杆细胞用以在微弱光线下分辨物体,但不能分辨颜色就很好的说明了进化机制不会为不必要的功能浪费资源。

人类进化出了丰富的色觉机制,在自然光下,人眼能分辨丰富的颜色,这是大量视锥细胞的功能,有的对红色敏感,有的绿色,有的蓝色,三种基色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视觉色彩。

人类是杂食动物,在采摘植物及其他食物时,分辨颜色能有效的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例如成熟的果子是红色,而没成熟的是绿色,刚死去的健康动物肉质是鲜红色,而快腐败的肉质则是深红或紫色等等。

还有一种细胞是双极细胞,主要作用是将以上两种细胞刺激信号收集并向视神经传送,需要注意的是,在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视网膜上是没有视觉细胞的,也就是盲点,大脑会利用另一只眼或是通过眼球转动来填补这个视觉盲区。

正常情况下,个体根本意识不到眼睛有盲点存在,因为大脑会利用其他可视区域内容填补这个空缺,即使这种填补是错误的。

如果另一只眼不可见,同时眼睛无法转动,大脑会使用这种填补机制,例如,实际上中间是断开的线段,当你闭上一只眼并盯着线段的一端慢慢靠近,你会发现在某个距离(40-25CM)时线段突然连接上了,成一条直线,实际上这是大脑欺骗自己,用可视部分填补了空缺。

以上证据说明,我们能看到东西,实际上是大脑处理后的意识,在大部分情况下,大脑的判断与客观环境是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大脑的判断却可能是错误的,例如电影、实际上是以极快的速度切换静态胶片,但我们的大脑却根本意识不到这点,同样长的线段,横着放看上去比竖着要长,同一个人,穿竖条上衣感觉比穿横条上衣瘦等等。那么这种错误机制为什么会进化?

色彩。

在客观世界中实际上不存在所谓的颜色,事实是物体只能反射各自特定波长的光,不同的物体根据各自表面吸收及反射性质不同,反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也不同。

例如,同一物体,在自然光下是红色,但在蓝光下却是暗蓝色,但它是同一物体,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我们大脑却告诉我们,它的颜色变了,实际上,是它反射的光波长变了,我们大脑根据不同的波长,在大脑中定义了他们对应的颜色,这在都是自然光的条件下是十分有效的机制。

但如果照射光多样不定时,这种色彩机制就没有进化的必要,我们祖先之所以进化了色彩机制,就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太阳光相当稳定,从地球生命诞生以来基本没有变化,其次,在我们生活中,阳光是最广泛最适合最可靠的光源,这在几百万年进化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

色彩只是个体自身的心理认知,在其大脑之外并不存在,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物体反射的光线,虽然通过语言及认知交互,都是红色的,但实际上在他们各自大脑认知中,有的可能是所谓的“鲜艳的血红”,有的可能是“鲜艳的大红”。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东西,实际上是因为光线具有能量,这种波粒二象的能量刺激我们的视觉,同样,我们能听到东西,是因为我们听觉阀值内的声波具有能量,刺激了我们的听觉。

同样,我们的触觉、嗅觉、味觉(通过唾液溶解,口腔挤压使之刺激味蕾细胞,我们总是通过啪几嘴以便更好的对食物味道进行辨别)都是能量刺激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进化机制总是剔除那些对我们生存繁殖不重要的功能,例如,我们只能看到所有光谱中的一小段(可见光),而对于大多数的波长较短和较长的光根本没有感知。

同样声音也是,触觉也是(蜘蛛能感知一只蚂蚁从旁边经过的震动,而我们人类却不行,地震时动物有反常行为而我们人类却一无所知,也证明了这点),因为那些感知对我们生存和繁殖影响很小或基本没有关系,没有必要浪费资源。

从基因进化繁殖角度也验证了这点,对于那些不利于生存的基因都被环境淘汰了(虽然环境适应的不一定能生存繁殖下去,但环境不适应的必定会被淘汰,也就是说,环境选择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在适应环境的个体中,还需要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生存和繁殖,例如个体的努力、运气等)。

进化是个相当挑剔的刻刀,为了能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生存繁殖可能,个体不断减负使自己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最大化竞争力。

对于蜘蛛,能感觉到蚂蚁经过对它生存意义重大,而对我们人类来说,辨别不同颜色对我们生存意义重大,所以蜘蛛并没进化出色彩视觉,人类并未进化出超级触觉。

色盲,这种基因为什么会遗传进化保留下来?人类中常见的红绿色盲,为什么随着进化历史没有被完全淘汰?从进化挑剔的角度看,难道色盲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另一种底牌?

听觉。

声波振动鼓膜,带动三个小骨,骨将振动再传递给耳蜗,耳蜗再聚集到基底膜上(条状细毛),再传递神经信息到脑。声音实质也是波形能量,对于人类听觉而言,要分辨不同声音,必须要有三个感知要素(客观上是由声波的频率、振幅、叠加决定的),一是音调,二是响度,三是音品(我们在环境中听到的声音几乎都是不同声波叠加的结果,而不是调音时音叉发出的纯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