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夜 水平心理(1 / 2)

加入书签

多水平选择理论。

当我们从个体角度研究进化已经较深入的时候,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多水平选择就是分析在某一环境下,一个物种或几个物种生存繁殖过程中利益交互,自然选择性是如何作用的(整体角度)。

个体作出决策很容易,他自己怎么想就能怎么做,但作为一个群体,为什么也能作出行动一致的决策呢?

这就是人类进化出来用以解决群体决策的机制,因为群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性,这是群体必须实施的机制,否则群体也不会存在。

一个个体如果行为与群体方向不一致,将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个体的排斥,具备有责备、辱骂、隔绝等,当这个个体加入另一个群体时,这些排斥全部消失,这个个体重新受到群体的关爱,有人对他重新微笑,询问他的困难,关心他的心情,这种冰火两重差距只是群体不同而已。

个体与群体冲突,群体其他人利益会受到损失,但损失最大的是群体头领,他的威严、命令、形象不仅受到挑战,更动摇了他的统治和长久利益。

前面我们从黑猩猩群体分析就能明白,这里不再分析,如果个体不能完全推翻首领的统治(包括以后较长的一个时期),那他必须重新选择一个群体(当然,存在其他情况,那就是首领被其他挑战者击败,整个群体的性质和行为模式均发生改变,群体成员的利益与这个个体不再冲突,这时可以不离开),否则,他的生存和繁殖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发展心理。

个体在成长不同阶段会生成不同的心理,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或经历,对同一事件的心理活动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到自己年轻时做过的傻事,后悔事等。

3岁的孩子会出现理解他人需求的心理,但不会有异性求偶心理,女性只有进入青春期才会意识到男性为什么会天天想着性,而在这之前,即使他听说也不会很好的理解。

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机制被激活,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是合理性必然。

女性之所以要进化出理解男性性需求的心理,是因为只有这样,这些女性在生存繁殖中,更准确掌握男性心理,才能得到稳定安全的资源和保护,或是能提前发现潜在的男性威胁,避免危险。

社会心理。

个体生活的环境不同,对相同事件产生的心理反应也大不相同,虽然个体处理常见问题的心理机制已经有其潜在的进化机制(注意,处理同一问题的机制有很多,不同个体,不同环境选择不一样),但个体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会对其选择哪种机制造成重要影响。

每种选择都对应着进化机制,存在合理性(选择是个体作出的,是他认为最合理的选择,他自己也知道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但他认为并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站在个体角度,他所激活的机制实质上是他认为对他最为有益的策略。

例如,孩童年代没有父亲陪伴和投资的个体,在对待他人和配偶问题上,会选择短期行为和不信任,他们从小经历告诉他们,只有这个策略才会让自己风险最小。

经常更换配偶和朋友,缺乏安全感,很少依靠他人,问题基本自己解决,都是这种经历的反映(从小没有得到他人稳定的投资和关爱,成长经历在个体身上形成策略机制,长大后会对没有经历的策略产生不安,经历告诉他,没有投资自己至少不会损失)。

相反,童年有父亲陪伴和投资的个体,会选择长期信任行为,经历告诉他们,他们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他觉得有这样的父亲生活很幸福,他也会像父亲那样对待孩子和别人,这时他认为采取长期策略,最大化信任,对孩子巨大投资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并不是比较哪种选择更好,因为这些机制策略能够进化到现在,就证明都是合理的,因为只有经历了时间检验,生存繁殖到现在还没淘汰,足以说明该机制策略的必要性。

以上两个例子,从他们各自情况出发,他们的选择都是合理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绝对性的好坏,完全信任他人,将自己全部资源倾囊相授,但他人却不这样对你,你的生存就会受到很大损失。

这些机制如何选择,何时激活哪个机制,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不这样选择的个体都被淘汰了。

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解决生存繁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产生了极为繁杂的机制策略,数量之多超出我们想象,这些机制在形成一条策略链时所产生的排列组合更是指数级,所以我们很难正确判断和理解其他个体的选择和心理。

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和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策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