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夜 另类战争(二)(1 / 2)

加入书签

没有传播机制的病菌,早已经灭亡,因为它们不可能有后代。

在现代医药出现前,流行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远超人类的战争死亡人数,一战结束后的一场流行性感冒就让2100万人丧命,黑死病在1346-1352年杀死欧洲四分之一人,在一些严重城市甚至高达70%。

流行病完全符合前面说的不顾宿主死活,只为疯狂传播的病菌特征。一是传播高效(短时间内就能爆发),二是病程短(在很短时间内要么死亡要么康复),三是成为了人类进化的筛选机制(最终幸存下来的基本都是对这种病菌有抗体的人,经过漫长的反复淘汰形成筛选机制),四是与禽流感一样,这些病菌只在人类中高效传播,不会存在其他环境,例如土壤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流行病都有明显的间断性,有的以1年为周期,有的则以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周期。

当一波流感结束,存活下来的人都有了抗体,死去的人都已经下葬(病菌脱离存活条件),短时间内病菌不具备快速爆发的可能,但过了一年后,变异的病菌感染了一个个体,当这个个体周围有足够数量不具备免疫抗体的人时,连锁感染就发生了。

如果人类没有发明抗生素,流行病是最佳的人口自然控制器,当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它就会在人群中爆发,短时间将人口减少到爆发临界以下,只要人口密度在临界以下,流行病造成的损害就会很小,因为传播条件缺失,传播范围有限。

但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向自然法则发起了挑战,大量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在短期内让人类占了上峰,人类自认为无所不能,肆意践踏自然法则,人口数量也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上升到75亿。

192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营养琼脂平皿受到了点青霉菌(penicilliumnotatum)的污染,青霉菌菌落能将葡萄球菌溶解,并抑制周边葡萄球菌的生长。弗莱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伤救治工作,对抑菌现象有着职业敏感性。他意识到青霉菌能分泌出有效杀灭葡萄球菌的成分,他称之为青霉素。1943年,美国将开发青霉素列为仅次于核计划的顶级项目,实现了药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至1945年6月,青霉素年产量达到了近6500亿个单位,挽救了成千上万名伤病员的生命。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及钱恩三人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在青霉素问世之前,人类对这些严重威胁到健康与生命安全的致病菌几乎束手无策。如新生儿和产妇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后的病死率很高。

再如梅毒是传染性很强的性传播疾病,传统方法是使用重金属制剂治疗,不仅毒性很大且疗效不确切,梅毒螺旋体仍可能侵犯到心脏与神经系统,造成患者痛苦与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伤病员得不到有效治疗,伤口很容易感染化脓,以致于医院里充满了腐臭气味,伤员即使手术成功,也可能因感染化脓截肢与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青霉素开始大量用于盟军部队,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大大提高了伤病员的生存率和部队士气,被视之为神药。

人类违背自然法则,肆意繁殖,产生了许多恶果。

首先,病菌普遍出现耐药性,近年甚至出现无药可治的超级病菌,而人类并没有好的办法来应对这种情况,因为新的抗生素越来越难以被发现和发明,近几十年人类只应用了几种抗生素新药,头孢等。

其次,因为人口数量过大,为病菌变异和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当HIV病毒从非洲猩猩身上变异,能在人类中传播后,这一病毒让人类陷入绝望,重新认识生存和繁殖的意义:人多不一定是好事。在病菌看来,遍布地球陆地表面的75亿人类,就是庞大的食物饲养场中的猪马牛羊……

再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让病毒有可能发生更多更快的变异,1781年,麻疹在达法罗群岛爆发,由于人口分散,很快就消失了。

直到1846年,一个受感染的丹麦人坐船来到岛上,才致使麻疹再次在岛上爆发(变异的麻疹病毒,不是以前有抗体的),岛上几乎全部人都得了麻疹(7782人),有的人死去,有的人康复,至此以后再无爆发(麻疹病毒不存在变异条件),除非有外来感染源(变异)上岛。

就这样,病菌消灭一波人口,发生变异再来消灭一波,人口总是被这样精准地调控着,但是人类打破了平衡,病菌也相应地发生了对抗性改变,它们变异的更多样更快,有的变异体几乎所有人类都无法抵抗(hiv),有的变异体更顽强更凶残(十几年前的流感只需要口服药物一周静养即可,现在的流感输液打针还要半月时间才能慢慢好。)

这些变异体被人口密集的大群体带到了与世隔绝的小群体中,往往造成小群体的灭顶之灾。

1902年冬天,由捕鲸船“活跃号”上的一名水手带来的痢疾使56名萨德勒缪特爱斯基摩人中的51人死亡,他们是生活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一群与世隔绝的人,就是这样一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痢疾,让存续了几百年的种群灭绝了,因为这个种群中没有一个人有这种病疫的抗体。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稀少的群体也并非没有传染病,只不过相比人口稠密的群体少而已。

例如新几内亚高原地区只有几千人的部落,地广人稀,但他们中间依然流行麻风病,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病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杀死宿主,在几十年漫长的“共生”中,就会传播给其他人,除非病人一辈子隔离,与此相似的还有寄生虫病(钩虫等),特点都是病程漫长和非致命,与流行病相比,这些病都很古老,例如HIV是1959年被发现,流行性脊髓灰质炎是1840年发现等。

人**发和定居在病菌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人口多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定居可以让他们传播的条件稳定化(带有病菌的粪便、污水、空气)。那么人类为什么要选择定居和人**发呢?

因为人类并没有把这些小不点放在眼里,在人类眼里的敌人是自己的同类,只有更多的族人才能战胜其他部落和群体,掠夺更多的资源和女人,只有定居才能实现分工和资源储备,就目前来看,75亿人仿佛是在享受着进化以来丰富的成果,但真是这样吗?

基本上所有流行病都在人口大规模爆发后产生,这是群体数量达到一定密度和数量的必然结果。

例如,随着人类大规模饲养动物,以前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变异后可以在人类中传播,一旦这种跨物种的传播发生,病毒就实现了从0到1的跃进,很快这类病菌会进一步演化变异,以便更高效地在人类中传播。

麻疹、肺结核、天花(从牛传播到人),流行感冒(猪和鸭),百日咳(猪和狗),疟疾(禽类)等,还有鹦鹉热、猫抓热、兔热病等都是由动物传播到人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