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你一定过得不快乐吧?(1 / 2)

加入书签

没有办法,城门不开,大家也只好在城外等着了。

幸好大安县不像正武县,正武县对难民是完全拒绝,完全不通融。但是大安县是有秩序地放难民进去。

后面来的难民需要去守城官兵处拿竹签,竹签上面有号码,叫到号码的才可以进去。

刘员外、箫家以及李成儒等三个家庭每家拿到一根竹签,接着就在外面等。

大安县海拔高,日照强烈,风也大,听早到的难民说,他们白天在阳光底下被晒得发热,到了晚上就会冷嗖嗖,裹着棉被也没有用,需要烤火。

附近林子少,捡不了柴火,但是可以去草原上捡牛粪和马粪来烧。

后面来的难民一听说烧粪,就完全不能接受,箫老汉就先抱怨起来了:“这边的人怎么那么脏呢,牛粪和马粪是能烧的东西吗?那烧起来得多臭啊?”

前面的难民就道:“不烧冷死人,捡干的烧不臭的,人家这边的人还用这些来烧饭煮菜,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箫老汉不以为然:“反正我宁愿冷死也不用那玩意儿来取暖。”

其他人也有些犹豫,真的要捡这些东西吗?

叶小娴见大家都犹豫,便又站了出来:“大家别矫情了,这边的温差大,白天能晒死人,晚上又能冷死人,我们最好捡一些来备着,否则到了天黑就来不及了。宝风、宝成,还有宝雪,大伯母、三伯母,我们几个去捡一些回来。”

王牡丹和陈菊也有些犹豫,想到那些都是粪,烧起来该多臭啊,以前家里有养猪,那猪屎也是臭极了,一烧怕是全村的人都要来投诉的。

叶小娴就道:“你们想被臭死还是想要被冷死呢?好,你们不怕冷,可这帮小的呢?宝阳宝雪才几岁,他们能扛得住冻吗?”

王牡丹和陈菊这才不甘愿地去了。

马车上有木棍,都是用来防贼的,现在这些木棍被用来夹牛粪和马粪,夹到的就放在木板上带回来。

看到箫家人都去捡粪了,刘员外一家也不得不去,否则真像其他难民说的,半夜被冻死就惨了。

好不容易逃难到这里,路上没有被土匪杀死,没被饿死,却被饿死,传出去丢死人了。

只有李成儒和凤生不动。

李成儒是绝对不干这些事情的,可凤生是下人,见大家都去捡,他也只好去捡了。

但凤生挺精的,知道他们主仆两人单独一个火堆的话,那就要捡很多干粪,他就去找叶子,说晚上大家一起共用一个火堆,他捡的马粪归箫家的。

叶小娴当然不会拒绝,凤生和李成儒救过她的命,这一路过来,因为有他们两人同行,她都不怕来什么土匪了。

一伙人捡了一下午,再将马粪牛粪垒起来,等晚上冷的话再烧。

箫老汉见这里一大堆马粪,就躲得远远的,看也不肯看一眼。

马粪捡好了,接下来就是找水了。

这边虽然干燥,风沙大,可并不是那么缺水,只是找水困难。因为很些水是地下水,河道也经常变动,如果有草原,那随处都是小河流,如果是沙漠地带,就很少能看见水。

所以这边的人都是跟水走,他们不会住在同一个地方,这里的水退了,他们就会迁到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俗称的游牧。

刘员外去跟早到的难民打听哪里有水,难民说前面不远有一个泉眼,不过水流很小,要排队等。

叶小娴叫箫铜树也去打一桶水回来,她要洗手,天黑之前要做点吃的,还要熬些粥给大家吃。

……

看到大家都坐下来休息了,叶小娴便想周围走走。

大安县是个分水岭,一边是沙漠戈壁,一边是草原,眼下草原的绿色虽然已经褪了一些,但是以叶小娴的经验,这里面应该还有不少野菜的。

这一路走来,他们吃的多数是干粮,很少能吃到绿色的蔬菜,多天下来都快便秘了。

当然这一路走下来也有不少野菜,林子里面甚至会有一些野果,但是没有人敢耽搁行程,再说到处是尸体,谁敢吃那边的东西。

但是到了大安县就不一样了,这边没有人会饿死。城里有一些善人时不时会出来布施些馍馍,给那些快要饿死的人吃,所以这一带非常干净。

叶小娴上一世在做大厨的时候,酒店里面时不时来一些野菜,都是一些富贵人吃腻了山珍海味,特地来寻这一口的,其中就有不少是来自草原上的野菜。

她走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草原上的蒲公英,这种蒲公英又叫“婆婆丁”,略带一点苦涩,但是如果跟面粉做成饼子,就会别有一番滋味。

她采了一些放怀里兜着。

过了一会,又发现一种叫苣荬菜的,这种苦中带甜,甜中有香,做汤、凉拌或者生食都可以,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