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功劳簿(1 / 2)

加入书签

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精捅,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

卢沟河以西,十里连营,大宋朝枢密使、河北河东两路宣抚使童贯军帐。

童贯接到辽萧太后的降表之后大大的高兴,知道辽人已经熬不住了,要投降。但童贯却没把这降表第一时间送达东京汴梁。

蔡绦在一旁进言:“叔父,何不尽快遣人送此降表于官家,好教龙颜大悦?”

童贯闷哼了一声:“约之不知那齐王韩信齐境旧事么?”

蔡绦听了恍然。童贯说的齐王韩信齐境旧事,便是说楚汉争霸的时候,大将军韩信带兵攻齐,大军还未走到平原渡口,便得知邸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遂率兵渡河击齐,连下齐人七十二城,终于贪得大功。

蔡绦明白,童贯这么说。便是打算跟自己分得这天大的功劳了。要知这辽人南京必定守不住,辽人主动来降,那是仰慕大宋朝的天威,最大的功劳不是别人,而是东京汴梁的官家赵佶。可若童贯率军攻取辽人南京,辽人投降,那便是这个两路宣抚使指挥得当、用兵如神。两下相比,自然是后者得到的爵位和赏赐要多得多。

当下童贯和蔡绦两人密议一番,决定对这辽人的降表置之不理,还差人杀了来使。对外的借口是辽人诈降被识破。同时由文笔一流的蔡绦写了上疏快马送东京,奏报因前方战事顺利,辽人即将崩溃,收服幽云之地指日可待云云。

卢沟河以东,十里连营,辽国太师耶律大石军帐。

辽国北院枢密使萧干和耶律大石正在争论不休,萧干:“宋人狡诈,抄了近路去攻南京,我等身为辽臣,怎能坐视不理。南京一下,我大辽宗室必定不保。不如我等劝得太后迁都本溪以图后进…”

“萧将军莫要疑虑,我大辽南京便还有数千精锐,足够守得城池稳固,眼前宋人十万大军压境,却被我大辽男儿抵得不能寸进,偶有一两股宋人轻骑搔扰南京,是要我等顾此失彼。将军莫要中了这宋人的圈套!”耶律大石听说萧干要回守南京迁都本溪,虽暴怒异常,却也不得不恳切相劝。盖因辽人看起来铁板一块,实则内里也有分歧。

此刻耶律大石手底下精兵便只有万余。乃是依靠耶律大石的个人魅力聚集起来地最精锐的一支辽军,而萧干为本溪王,手底下的军士便也有六千还多。此时本溪还未被金人攻占,萧干极力要大辽迁都本溪,是企目控制整个大辽朝廷。耶律大石暴怒的原因便是都这时候了,这萧干还在想着争权夺利,丝毫没有顾及大局。

萧干见耶律大石对自己不予理睬,当然生气。却也在强压着怒火:“太师莫要轻敌!前日我与那宋将交锋,八千铁骑竟被三千余宋人阻在永定河畔。我观那队宋人,行至有度阵法娴熟,而那宋将计谋机变之术不下你我,如今河西宋人的十万大军不足畏惧,可那三千多宋人却是我等心腹之患。宋人野战善守,却又城战善攻,若不尽速撤军于本溪故土,恐南京一下,你我便成了孤魂野鬼,那天祚得知你我拥立燕王为帝对咱们恨之入骨,却又万万不会收留…”

耶律大石脖子里青筋暴跳:“将军焉能不知,此刻金人正势大,比之宋人,更是我大辽天敌!本溪距离辽人甚近,更是岌岌可危,此时怎能迁都本溪!河西宋人阵容鼎盛,强攻对我大辽不利,而那宋将既然骁勇机变,自然不会用骑兵去攻我南京。我看那宋人宦官百无一用,你我便等候宋人不战而溃后,再去寻那败你的宋将。到时生得妙计,两万铁蹄定能踏碎这宋人的大梦。”

萧干重重地哼了一声:“故土本溪还有我大辽热血男儿不少,未必便不能守得祖宗基业,太师莫要去学那汉人中乌江自刎的项羽,徒惹后人笑话不说,不知卷土重来的道理,又怎能使得大辽中兴!眼下我大辽两下开战,实在不利,恐那宋人宦官以为大胜在即,也不会接受我等称臣,为今之计,便在于回本溪故土,依海而战,只要能保的大辽宗室之亲,便是你我打下的功劳…”

耶律大石挥手截断萧干的话头:“我意已决,莫要多言,将军若惧怕那宋将,大石愿亲自率军前往擒获,好叫将军断了心中顾虑。我大辽仅剩此些精锐将士,暂且交托于将军,望将军能为大辽计,莫要轻易撤军,叫河西宋人有机可趁。”

说罢,也不等萧干表态,耶律大石取饼六棱枪,出军帐集结所部去了。萧干知道耶律大石也是真为大辽忠臣良将,此刻还不宜与耶律大石闹翻。自己地斤两自己知道,就算他萧干要走,便也只能带着那六千余铁骑回本溪,其余唯耶律大石命是从的军士他根本调配不动,六千铁骑抵挡本溪以北的金人?萧干还没自大到这种地步。

大宋朝的燕京府,辽人的南京西北十里处,骁骑营林冲大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