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球员大不同(1 / 2)

加入书签

俱乐部为球员们提供薪水。球员们在俱乐部为俱乐部踢球。

这不过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的态度。并不存在任何道义上的绑架。因为俱乐部不可以,那你养球员一辈子。球员也不可能一辈子在俱乐部踢球。因为这件事情谁都是明白的。

当然这些球员也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有黄种人,有黑种人,有白种人。还有一些是混血儿。

有欧洲人,有南美洲,人有非洲人。当然也有黄种人。

在这40多个球员当中。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占绝大多数。还有一部分是欧罗巴的混血人中,还有一部分是黑头发,黑眼睛,黑皮肤,白牙齿的黑种人。

当然,黄种人显得凤毛麟角很少。黄种人里面有三个。一个是中国球员董希宁。一个是日本球员中岛翔哉。还有一个就是朝鲜韩光宋。

后两个球员在他们各自的国内,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号。因为他们在各自国家都是属于那种年少成名的球员。

中岛翔哉在日本国内,多年来一直被媒体称为日本的马拉多纳。因为他是控球性的提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球王式的提法。

因为整个球队的战术体系,往往要围绕他来构建和搭配才行。而且需要给他大量的球权,让他去支配,去输送炮弹。

而且这样的球员往往都是攻强守弱的球员,优点和缺点都是很明显的。还好中岛翔翔哉一个中场球员。下个赛季就算在球队里参与竞争的话,到时候他的位置和董希宁,也不会有任何的位置上的重叠与竞争。

朝鲜球员韩光宋,目前在二队都是替补中的替补。他下赛季是不可能深入一线队。目前跟着一线队的大哥哥们一起训练。不过是打打酱油而已。

至于中岛翔哉吗,能力也是一般般。下赛季能不能够打上一线队的比赛,目前来说也是字没一撇。

在一群欧洲人、非洲球员中,董希宁和中岛翔哉,韩光宋,这几个凤毛麟角的亚洲人。无可避免的以后要在一起抱团取暖呢。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了东半球以后咱们都是东亚老乡。

就像两个人出了省以外,两个曾经字没一撇,没有任何交集的省内人,彼此在外人面前也会称呼对方为老乡。

出了国以后,两个天南海北,可能以前几辈子都没有交往过的中国人。彼此之间也会亲切的称呼对方为同胞。myfriend,我的亲人。

差不多是一个道理。很多人情世故的感情,往往是以地域来发划分的。这一点放之四海皆准,是永远有保质期的好道理。永远没有过期的可能性。

起码物以类聚的话,往往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就像马牛羊为什么能够在一起和谐的共处一样?因为它们都是吃草的。这一点也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这三个亚洲球员实在是太显眼的。大家不需要做任何的区别,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他们。而且他们的身高也高矮不同。中场球员中岛翔哉,是三个亚洲球员中间最矮的一个。

中岛翔哉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左右。几乎就是中学生的身高,这个很好区分。

朝鲜球员韩光宋,个子稍微高一点。当然最高的就是董希宁了。他们就像那个手机的信号柱一样。董希宁是最高的。韩光宋稍微矮一点。中岛翔是在这三个亚洲人球员中间,个子是最矮的。

“《波尔图日报》的观点。说他们也不看好这个中国的小伙儿。说他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很多人昨天还在官网上跟帖。在下面儿骂雷切尔先生。”一位趴在栅栏上的球迷说的。

“对呀!不仅仅是波尔图日报下面的官,网上面有大量的谩骂。包括波尔图俱乐部官方网站下面的官方帖子,上面也有很多人在骂人。他们不仅仅是在骂这名中国小伙儿。那很多人更是在骂首席球探蕾切尔先生。说他有点暴殄天物,把俱乐部的转会预算。都给白白折腾了。”另一位球迷恶狠狠的说。

“是的,听说在训练赛中的表现一塌糊涂,真不明白一个普通的球员,怎么就花费我们俱乐部130万欧元的。真是信了他的邪。“另一个球迷不屑一顾的说。

很显然,吃瓜群众们往往也是听风就是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话往往只会存在于智者比较实用。但是对于普普通通人来说,这个观点就不适应了。因为普通人茶余饭后,在背后谈天说地,说三道四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而且很多人还不积口德。往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

所以有时候媒体的引导很关键。这就像口水一样。能够把一个人淹死。也能够把龟裂嘴唇安抚一下。这取决于它的位置与方式。

显而易见的是,当地的球迷们对于董希宁好像都是抱有偏见的。并不是以前和董希宁有任何的生活过节。

话又说回来,他们以前也不认识董希宁,彼此在心里没有任何私人上的恩怨。为什么这时候枪口几乎调转一致的方式对准董希宁,就想网购给差评一样,完全是在毁董希宁的口碑。

说1000到1万。完全是受到这份报纸《波尔图日报》的引导。因为有个时候第一印象很重要。往往容易让人养成刻板印象。

虽然说理性的人也有。但是绝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听风就是雨。按照大多数人的正常逻辑来看,既然波尔图的报纸上面儿把董希宁说的这么差。那说明他自然是好不到哪儿去。肯定是不咋滴。

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这个观点来谈论董希宁的。他们并不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并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能够毁了一个人接下来的发展。很多人说话完全就是不过脑子。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就是250。

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天是球队开放式的训练。所以好几家中国的媒体也过来采访了。

训练场也来了不少中国记者,听到波尔图当地的球迷这样埋汰董希宁。

他们也是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仿佛自家的小孩儿在学校里做坏事。被老师喊到学校里数落一样,感觉脸上无光,一点儿面子都没有。

其实这几年足球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处于人才的瓶颈区困顿的时期,确实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球员在海外效力。很多原本被国内俱乐部寄予厚望,打包送出国的小球员。没想到完全没有适应国外的节奏,很多又铩羽而归,灰溜溜的回国了。

好不容易这两年出来了一个好苗子董希宁,就这样被外国老埋汰,确实让国人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董希宁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其实被很多媒体以及国内的足球圈大佬们寄予厚望。认为拯救中国足球的时候已经来临?认为董希宁以后就是国足的顶梁柱。董希宁确实在国内的时候表现还是挺好的。

当然好与坏往往都是相对的。就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一个意思。

我们学过相对论的,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参照物来决定的。

就像我们坐在车上,我们对于车辆的本身是静止的。因为我们和车辆在乘坐的过程中是彼此在一起的。

但是当我们从自己所走的地方,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中,对于原本我们走的那个地方来说,我们是运动的。因为我们原来离开那个地方,早就在我们身后已经越来越远了。

原来那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运动的。因为它同样离我们越来越远。

董希宁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尽管有很多大佬很看好。其实那也是折射了中国足球的一种无奈的现象。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董希宁并不是所谓的天才,更不是什么少年老成的优秀球员。

大家之所以把董希宁看做成足球的未来,看做成中国足球的希望。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因为找不到比董希宁更优秀的球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