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九遮山(2 / 2)

加入书签

龙嬉滩地势开阔,建有亚父桥、亚父庙、亚父亭,还有石船仙迹、独鲤峰、望楚洞和归楚洞等景点。

亚父庙不大,正面为三开间大殿,两边建有厢房,构成一个三合院。庙里有一块清同治九年的石碑,碑上字迹斑驳,可依稀辨认出:“亚父大圣,项王礼导师傅临台西而隐遮山,于周显德四年采石而宫……”说明亚父庙始建于周显德四年(947)。

当地百姓称这座小庙为“仙皇殿”,亚父神像集“仙、皇、佛”三者于一身,表明百姓对范增的无限崇敬。正如两旁柱上楹联所言:“进则医国,退则医民,到如今秀谷村中犹怀大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叹当日鸿门宴上未遂宏图。”

当地百姓还每年举办范增庙会。农历二月十四是范增诞辰之日。这天,“龙嬉滩”上人潮如涌。人们抬着范增神像,绕村游行。队伍壮观:前有大旗竹导行,后有三盘铳护卫,唱道情,扭秧歌,打腰鼓,莲子行等民间艺术纷纷亮相,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每到一个三岔路口或各个村口,村民们都会摆设“香案”以迎接“仙皇佛”。最后,游行队伍将范增神像抬回亚父庙,举行祭拜仪式。仪式过后,又在亚父亭旁的戏台上连开三天三夜大戏。

唐之风一向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古朴民风,尤其敬仰范增那种“进则医国,退则医民”的襟怀,写过好几篇有关九遮山与范增的文章。唐诗诗很像她父亲,近几年每年的范增庙会,她都会从城里赶过来看。

到“龙嬉滩”,唐之风便说先去亚父庙跪拜。杨岚又数落他书呆子就是书呆子。唐之风说,那你在外面等我。

杨岚说:“我为什么不能进去?我要去求个上上签!”

唐之风说:“你眼里除了自己,还会有谁?”

杨岚说:“我是为全家求!”……

出了亚父庙,唐之风站在亚父桥上,环看四周,杨岚又喷道:“看什么看!女儿到底在哪里?”

唐之风把目光盯到庙对面的山峦,山上有一峰高耸,如腾空飞起的鲤鱼,名叫“独鲤朝天”。峰上有归楚洞,传说是范增埋骨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在洞中发现一个装有遗骨的陶瓮,据考证大约是秦末的遗存,与当地传说不谋而合。

杨岚见唐之风看得专注,惊叫一声:“还犯什么傻,再打她手机,她不可能天天关机吧!”

唐之风也她一眼,说:“去尚隐民宿。”

尚隐民宿在桐桥村,桐桥村位于第八遮“龟蛇玩”与第九遮“龙背印”之间。这里山环水绕,紫气烟岚,景致清幽。村口有一颗千年古樟,华冠如云。树干古拙,又三人合抱之壮实。

令人惊奇的是,小小山村中竟有一条名闻遐迩的“皇道街”。皇道街长12米,宽14米,由卵石铺就。街边房子有长沿头:长79米,宽059米,平滑光洁,为天台沿头之最。

皇道街的故事是这样来的:明朝嘉靖年间,桥桐出一位名叫何子龙的江南首富。到明万历初,何子龙进京捐资,相传北京故宫内有一座宫殿是他出资修建的。他还捐资南京金銮殿金柱一根,南京鸡鸣寺楠木大殿柱一根。在台州本地他更是赈灾救荒、济贫扶困数以万计,可谓名扬四海,声震八府。后来,受到皇帝召见,被官封为“五品采办郎”,受赐门前三丈六尺皇道街,享受“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礼遇。

从亚父庙到桐桥村有一段路,又不是自驾车来的,杨岚不想去了,说:“她不开机,我们哪也不用去找了。她这明摆着不想见我们,我们何必自讨苦吃!”

唐之风喝道:“你这像做母亲说的话吗?”

“好,你像父亲,你一个人去找吧!”

“不可理喻!”唐之风不屑地瞟她眼,走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