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苍生大,神仙小(1 / 2)

加入书签

关于“吃肉”和“罪过”。m4xs.com

师父说,这是佛家最普通的一个心关,也是最危险的一个心关。

有位佛家菩萨,一语道出真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小师弟只是一时没有想通,困在了口腹之欲和慈悲之心的桎梏中。

就像他福童,明明知道只要斩掉“吃肉”的念头,轻轻一脚,就迈过去仙人那道门槛了。

可是,他福童就是不肯挥刀,总是想着吃肉。

师父说,相比于佛家的“酒肉关”,小师弟的心关又有所不同。

佛家过关,见的是佛祖,佛法。

小师弟过关,见的是善恶,是对错。

世间最初的善恶是二圣所说,简洁明了,利于民生者,就是善;有损民生者,就是恶。

天地虽大,万物万灵,苍生最重。

以此论,吃肉,利于民生就是善,就是对。

反之,损于民生,就是恶,就是错。

似乎,在这个时代,小桃树吃肉,无关民生,更无关善恶,根本就不是什么需要深思的问题。

福童以为,小师弟把问题想复杂了,咱吃咱的肉,关佛家屁事。

戳开那层窗户纸,这心关就破了。

只是不知道小师弟什么时候,才能幡然顿悟。

师徒二人在山顶谈了很久,师父离开前,说了一句话。

脚踩两只船,行向水深处。

只有十个字,福童完全摸不着头脑,福童猜测,应该说的是小师弟,不肯杀生而吃肉,勤勉练拳而不杀。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帖廊山脚。

如果福童没有猜错的话,小师弟依然会追不上那只花豹。

就在小桃树和福童,离开江边不久,落鹜峰山顶。

那株金雷缭绕的桃花树下,有两位仙人,望着那一大一小两个背影,笑语晏晏。

一位身穿绛色道袍,手执拂尘的道人,与一位白须白发,身穿麻衣长袍的老者。7k7k001.com

老者嘴角含笑,发髻簪一象牙素簪,腰间佩一翡翠书刀,柳叶形,小巧别致,晶莹剔透。

另一侧悬一金丝青囊,上锈银鱼,地地道道,读书人的打扮,只是不知是隐世的高人还是微服的显贵,朴素中透着股雍容大气。

正是敕令山的掌山道人冬道人和那位虞先生,虞韭白。

两位故交好友,并排站在崖边。

其实,从小桃树“水扎”之时,再到小桃树与黄衣的那一番厮杀,以及后来二爷的从天而降,二人便一直立在崖边。

从山顶望江边,距离遥遥如在咫尺,一眼看去,纤毫毕现,就是黄衣愤而砸地的那根鱼椎骨上,残留的几丝鱼肉,都看得分明。

这就是仙人神通,很普通的那种。

那个魁梧的汉子,身后背一黝黑断刀,刀身厚重。老者知道,那就是福童,他那个乖徒儿黄衣指定的有缘人。

是个窥十的独夫,气象内敛,已近乎返璞归真。

不仔细瞧瞧,即便他这位仙人,或许也瞧不出那魁梧汉子的深浅。

汉子身边,那个一身白袍的娃娃,根骨无需多说,顶好的那种,还没有起火。

只是,在与黄衣,那一番激烈厮杀的时候,老者明明感到了一丝火气。

忽然而起,又骤然而寂。

不过,娃娃的确不擅长厮杀,不然,也不会在自己徒儿,一个窥二的小窥窥突袭之下,左支右绌。

而且,伤痕累累,狼狈不堪。

照理说,一个独夫,对敌窥窥,即便落后个一两步,譬如窥一的独夫,对战窥二的窥窥或者窥三的窥窥,其实不难。

独夫是什么,独夫就是那一撮站在最高处,山巅的窥窥。

独夫有句话,叫做“同步无敌”。

意思就是,同在窥一这一步,窥窥里面,独夫就是那个无敌的存在。

这就是独夫的霸道和骄傲。

还有个“一步可杀,两步能退”的说法。

就是说,一个窥一的独夫,可以杀得掉一个窥二的窥窥,能够在一个窥三的窥窥手下逃得性命。

只有,做到了这三步,“同步无敌,一步可杀,两步能退”,才算得上是个合格的独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