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春雨秋河老师傅(1 / 2)

加入书签

小桃树离去之后,精神矍铄的老人思绪万千。

清流立国的秘闻似乎已经算不得秘密,关于立国,最为积极的应该是那位小公爷。

如果清流公洪演有意立国的话,二十年前,就是最好的时机。

二十年前,北伐失败,大玄天子的威望陡然如坠。

那个时候,内忧外患。

如今的形势,怎么看,也不是清流立国的机会。

凭什么,就凭清流十五万甲士吗?

或者,多估估,二十万。

一旦,天子伐逆,且不说各路诸侯,仅仅天子铁骑,也不是清流能够抵挡的。

但是,清流军的战力,有目共睹,首屈一指。

不然,二十年前的北伐,作为当时主帅的老人,也不会指定清流军担任右翼。

如果,清流铁了心立国,根本无需多想,大玄绝对无法容忍王朝东南这一方富裕之地的反叛,割疆自立。

到时候,定然是兵戎相见。

这位归隐的大司马,司马朔,实在不希望那个结果。

即便大玄平叛成功,也必然元气大伤。

对于日后的北伐,影响深远。

北伐,既是这位老司马的宿愿,也是大玄王朝历代君王的宿愿。

相对于小桃树敕令山的山上修行,老人更希望自己的孙儿能够从军入伍。

只是,老人不愿耽误孙儿的仙人大道,长生有望。

敕令山什么都好,唯独“不沾功名,不担富贵”的规矩,不讨喜。

不然,小桃树下山之后,完全可以去博一个大大的军功。

窥子官,自古有之。

窥窥当官,就叫窥子官。

其实,窥子官和人官,没什么区别。

最重要的区别,应该就是,窥窥当官要入“窥子帖”,上有圣人规矩,下有天子命令,都是窥子官不可以违背的。

如果当初不是春秋道人抱走了小桃树,山上修行,老人更倾向止屠山。

毕竟,止屠山是正宗兵家。

与敕令山,青词诰,还有北边的星星台,并称腴洲四大山门。

止屠山,兵家四脉俱全,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有握奇殿,虎韬堂,雨绸楼,流马阁,号称,殿堂楼阁。

殿堂楼阁之上,是“符翁”,又叫“执符叟”,“兵主”。

据说,那位止屠山如今的当家人,也就是所谓的“符翁”,“无病”剑仙出剑极快。

小桃树的太爷,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并不是止屠山弟子,也不是任何一座山门的弟子,只是个窥窥。

或者说,是个野窥窥。

但是,的的确确是位兵家弟子,平生唯有一败。

就是二十年前的那场北伐,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险险夺去性命。

小桃树回去的时候,福童正坐在桃树下,愁眉苦脸。

原来,福童刚到落鹜峰,还没求见掌山师伯,掌山师伯冬道人就一巴掌把福童抓到了跟前。

上来就问小桃树的拳练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一叠。

福童说没有。

掌山师伯很不高兴,说福童是个惫懒货。

还说过两天,他要亲自过来看一看小桃树的田,看一看小桃树的拳。

哪一样差了些,都要福童小心自己的皮。

这还不算,冬师伯居然还要罚他抄书。

福童闷闷道:“小师弟,你的拳咋样了?”

小桃树老实回答,“还没一叠呢,差半拳。”

福童挠挠脑袋,皱着眉头,脸更黑了些。“小师弟,咱们今个晚上,怎么办?”

小桃树茫然无措,师兄怎么了,怎么办,什么怎么办?师兄是不是有心事?

就像太爷一样,小桃树总觉得太爷一直心不在焉,想着别的事情。

小桃树还抱着书,站在福童跟前,福童一直没有抬起脑袋,回想着冬师伯罚他抄书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