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闹心”挺闹心(1 / 2)

加入书签

三个人。

一位是开创九叠嶂的祖师,祖师有个明媚的道号,叫做“一斛春”。

一位正是福童和小桃树的师父,如今的春秋道人。

另一位就是小桃树了。

小桃树仰着脑袋,视线穿过枝繁叶茂的树冠,望向天空。有种怪怪的感觉,总觉得天空高了些,高了些。

“师兄,你望望天,是不是高了些?”

背刀的家伙觉得莫名其妙,不过,仍然仰起脑袋,望向天空。

小师弟的话,有道理。好像高了些,高了些。

天高地厚。

天又开始拔高了,估计天底下所有的山头都要变矮了,因为大地也要长个了,厚厚的。

“小师弟,你说的没错,天高了。”

听师父说,以前的大山都很高,动不动就是万丈,十万丈的大山都很多。

现在,天底下最高的那座山,大甲首山,也只有十万八千丈。

这一次,不知道要矮下去多少,天底下还有没有十万丈的大山?

不过,这都不是他该关心的事情。

想必,掌令老人家一定知道。

背刀的家伙有些遗憾,那么多年,一直没有见过掌令老人家的尊颜。

听说,掌令座下有一只白虎,真真正正的白虎,不是与张骑虎天生亲近的毛色纯白的请山虎。

小桃树皱巴起一张胖乎乎的小脸,大惑不解,“天也长个?”

背刀的家伙眯起眼,桃枝间的金雷明晃晃,游来游去,有点晃眼。“长啊!地也长个呢,所以天底下的大山都矮了。”

“山不长个吗?”

“这就不好说了,有活山,有死山。死的就不说了,活着的,长起个来,慢的很,像蜗牛爬。”

“山不是在地上吗,地长了,山不就跟着长了?”

“小师弟,这你就不知道了,山有山根,水有水脉,都在地下呢。大地和山川,两码事。”

背刀的家伙收回视线,看向远方。

敕令山七山一水,素来有“顶顶种桃树,山山坐仙人”的说法。

两山在前,一山居中,四山在后,周遭大大小小百余座山头。

一条条山溪汇聚,成了敕令山的一水,桃花江。

背刀的家伙和小桃树就在居中的这座山头上,小敕令。

小敕令后方,有座山叫做祖阁台,山顶上有桃树,桃树边便是敕令山的祖师殿。

殿前有位道童,一袭古朴道袍,脸庞稚嫩,眼神深邃,旁边卧一白虎。

道童双目,一目中天穹如盖,渐渐升高,一目中大地如被,渐渐厚重。

道童伸手,轻轻一抹,顿时虚空生波,有瑞霭祥云,白藤滋生,交织变幻。

藤枝藤叶都是乳白颜色,恍如白玉,莹莹生辉,渐渐构织出一方玉镜。

镜中如有波浪,起伏不定,有粼粼波光。

波光之中,渐渐有四字生灭。

“娃娃其腴”

道童随即一抹,玉镜崩碎,烟消云散。

最前面的两座山头,分别叫做落鹜峰,挑霞岭。

山脚处各有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桃树,两树枝头对拱,树冠交叉。

硕大的树冠之下,就是敕令山的山门。

虽然没有桃祖金雷流动的异象,桃叶桃花之上,偶尔会有雷霆迸溅,尤其下雨天气。

蒙蒙细雨中,万千粉红,金雷迸溅,格外妖艳。

后方的四座山除去祖阁台外,还有流烟峰,青瓶山,挂雷崖。

六座山头,无一例外,都是山顶上桃树参天。

背刀的家伙遥遥望向落鹜峰和挑霞岭,想着好像快到“折枝会”的日子了。

折枝,折的自然是桃枝。

一来,民间自古流传桃树克鬼的传说。

再者,因为听雷桃树采食雷霆的缘故,桃枝之上生就金丝雷纹,加之树冠之中经常有雷霆迸溅,故而,山下百姓以为神异,深信不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