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大事三件(2 / 2)

加入书签

人们都知道一丁点事情,都有可能会被判罚流放东北,所以做事都是谨小慎微。

能商议解决的事情,绝对不会非要强出头。

西北将来或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以前师出无名,国内外都有可能反对,现在趁着吐鲁番求援,有大义上的名义。同时,也有赚钱的门路,背后的商人和世家大族也都支持。

只要能找到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吝啬支持。

三大殿的事情有方案之后,户部仍然有着足够的钱财,支撑他们前往西北。

并且,听闻棉花的事情之后,闻到味道的商人们,都在要求由他们来提供后勤保障。

人们不傻,依样画葫芦的事情都愿意干。

上次辽东之战,张田余和方书安等人背后的商队就是在那时候起家,现在虽然不会有爆发的情况,但是能在当中捡到好处,也就达到他们的目的。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棉花的事情。

那动心的人可就更多了,一个羊毛形成的毛纺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此前别人都不敢想象。现在看来,简直是闭着眼睛捡钱一般。

现在又有棉花,没有人会再次错失机会。

自从太祖在全国推广种植棉花,人们渐渐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宝贵之处。尤其是最近方书安在朝堂上展现出来精梳棉以后,人们就更加疯狂了。

精梳以后,棉花似乎像是换了个东西一样,不但有着平整细腻的表面,更有着丝绸没有的柔和,尤其适应夏日以后其他的季节。

在他们的评估里,棉花产业一定会爆炸。

可惜现在在中原地区,并不好推广,没有大规模的闲置农田来种植棉花,农民们自己种植一些,大部分都会留下来使用。

想要成规模的收购原料棉花,还是有不少困难。

而西北局面打开,按照方书安的说法,那里将建成大规模的棉花种植基地,如此一来,想要开展棉纺织产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方书安将自己的意思和孙传庭和卢象升说了之后,两人联袂而来,不过他们带着三个不速之客。

两个都是熟人啊,袁崇焕和马士英。

剩下一个,方书安反倒是更加重视,满桂!

袁崇焕本身也就是充满争议的人物,所以方书安一直有选择的离他远些。

至于马士英,纯粹是一个混蛋,当年他们几个认识,也就是这厮的功劳。

不知道马士英今天来,是要干什么,难道他们几个是忘记自己跟这厮的过节了?

相比之下,满桂是第一次见面,他对满桂的印象不深,但是知道他是个能打仗的将军,并且也是个忠烈之士。

“书安,几位朋友说想见见你,我们没有经过你同意,带过来了。”

孙传庭拱手道。

有孙传庭的面子,他也不便发作,“来者是客,请坐吧。”

袁崇焕和马士英等人,是第一次来方书安家里。

能见到这大明第一的年轻人,几人心里还是有些想法。尤其是看见他这里与众不同的装饰,更是感觉,难怪人家和别人不同,就说这装扮,一般人也不能有。

“方兄,当年,我和马兄与您乃是一榜出身,只是随后各有造化,我等也是现在次有机会拜访你啊。”袁崇焕在没有成为大拿之前,说话的能力还是不差,尤其是在待人接物上,要是现在就很差劲的话,是不可能成为后来蓟辽督师。

要说袁崇焕还有些节操,马士英简直就是跪舔了。“方大人,小人也是与您同届的两帮进士,您贵人事多,小子没什么名气,您可能不记得。”

不记得?

马士英你真是看得起自己,忘记了谁,也忘不掉你啊,当初要不是搞事情,不可能早早的认识孙传庭和卢象升。

转眼间,这是三年考评期要到了,难怪他们找过来,看来他们也是知道风向在哪里,想要往方书安这里靠一靠。

按照此前他的计划,袁崇焕此人,与他保持距离就是。如果他能守住初心,踏踏实实做一些地方工作,也很不错。

至于在战事上,还是能少参与就少参与吧。

对于马士英,方书安是一直没有考虑过。

既然他现在能不顾以前的事情,软下来,就证明他还是那个见风使舵之人。这样的人物,早晚一天都会被他坑了。

满桂,还没有接触过啊。

按照他的本意,三个人里边,留下满桂也就足够。

但是,现在还有另外一个事情。

像是袁崇焕这样的人,能力是有,虽然是在某些方面差一些,但是也能算是争取的对象。如果他们不接纳,势必就要投入敌对阵营的怀抱。

那样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位满将军是?”方书安装作一点不知道,让他介绍一番。

“书安,这位是我在下边物色的一个将领,现在还是总旗,我想如果可以的话,一起参加战事。”

满桂当然是个人才,方书安清楚的很。不知道孙传庭是怎么说服他的,竟然能跟着一个六品的文官混。

不能不说,孙传庭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这就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

“若是满总旗愿意,我倒是可以想办法。”

“那就先行谢过方大人。”满桂站起来抱拳说到。

解决满桂的事情,下边就是令人头疼的了。

“袁大人,马大人,您二位也要去西北?”

马士英看见提到自己,赶紧说到,“不,那到不是,若是方大人有什么地方用到小的,您尽管言语,小的愿效犬马之劳!”

他拍完马匹,袁崇焕那叫一个尴尬,这是把自己也算进去了?

不过,袁崇焕毕竟是袁崇焕,他整理一番思绪说到,“若是能去西北历练一番,那是再好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