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军火贩子(2 / 2)

加入书签

在生产力和物资没有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是一种必然!

所以,方书安有意识的增加黄金的输入。

毕竟,作为贵金属,黄金的长期价值远远高于白银,尤其是现在,黄金整体处于低位,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本来就是不打算销售的武器,先在用来换黄金,怎么看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当然,还有一层隐藏的意思,方书安一直没说出来。

因为,他一直在准备的币值改革,也已经在计划当中!

此时的国际结算,西班牙银币已经初步形成规模,除了东方市场,在整个西方,西班牙银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来发行。

可惜啊,虽然西班牙现在有铸币权,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铸币的精髓!

因为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尽管西班牙银币换算成为大明银两,会有一定优势,但是他还没有完成成为符号化的货币,仍然需要通过重量来确定币值。

毕竟西班牙银元看上去铸造精美,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能做到防伪的技术,只要是资深工匠,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也能造出来伪造的货币!

这样一个根本原因,导致重量才是决定币值的因素。

方书安要解决的,自然就是将币值与重量剥离,因为他有着别人所不具有的技术!

一个是合金的冶炼,再一个就是大型水压机的应用!

在西方还没有解决模具硬度的前提下,他们很难生产出可重复冲压的模具。

没有高强度的模具,也就无法连续用大压力冲压货币。

所以啊,当方书安拥有这些技术之后,冲压货币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

只要能生产出别人无法仿制的货币,他就能够将币值和重量剥离,从而能够将铸币的历史,展开全新的一页。

至于纸质货币,此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那太考验君主和内阁的定性,如果他们准备的准备金不够,活着是滥发纸钞,对于国家的货币信用体系将会是极大的破坏。

全新的货币系统,一定会是铜合金、银合金、金币几种组成形式。

华夏版图上,历来不是盛产黄金的地方,如果他将来的币值改革,能成为覆盖整个东方乃至于全世界的,那可就是剪全世界的羊毛啊,想想就很激动。

当然了,那将是另一个长远的计划,不是现在一年两年就能做到。

从眼前就开始收集黄金,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方大人,我回去同上司商讨一番,如果能同意,那自然就是一桩大买卖,到时候,还望您从中间多走动一番。”菲利普由衷的说着。

“那是自然,只要是能做成这一单子买卖,你放心,以后的合作,定然少不了!”

方书安也是十分豪气的说道。

他并不担心,那些尼德兰人不购买他们的武器。

作为全世界做运输的商人,他们不可能找不到买主!

这也是方书安找他们做武器买卖的原因,佛郎机毕竟和大明有过冲突,虽说规模并不大,也算是有。

想要和他们做买卖,那实在是太难了,内阁根本不可能同意。

将武器卖给自己的敌人,谁也不会同意!

至于尼德兰商人,则是另一个概念。

毕竟两个国家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过正面交锋,卖给他们的话,要说服内阁会好很多。

再者,尼德兰商人,很有可能将武器一直卖到西方教会世界,毕竟西班牙军队虽然已经火器化,但是在欧洲大陆上,胸甲骑兵和其他兵种仍然是两个宗教对抗的主力。

尼德兰商人能将武器带到西欧,而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将武器同样交给波斯商人,那些人能将武器带给奥斯曼!

双方持续千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会比买武器给战争双方,更加赚钱的买卖呢?

想当年,米国一直不愿意参加二战,不就是因为他能够吃定双方,一方面在给英法等过提供贷款以及武器。

另一方面,又把石油、橡胶、钢铁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卖给日本。

如果不是后来同盟国逼得紧,米国指不定将他货卖两头的生意做到何时!

当然,此事是不能当着苏菲娅和丽塔说的,毕竟广义上来说,他们属于西方阵营。

甚至于连徐光启,方书安都不好说,他也算是亲西方阵营一员。

也就是在本土那些官员,比如李汝华和方从哲面前,方书安才能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

大明的火器越发的先进,钢铁产量,特别是精钢产量越来越大,此种情况下,多卖出去一些武器,回来钱财,多么好的生意啊!

送走几人,他赶紧收拾东西,出去准备去和几个内阁大学士们讨论一番。

自己的爷爷并不是第一位,因为老方的意见虽然很重要,却不是最具决定性的。

此事涉及到户部以及兵部,核心的核心便是户部。

如果他能够说服李汝华,那么其他人都讲不是问题!

而对李汝华来说,他有n个理由相信,自己能搞定。

钱财不用说,虽然现在户部进项越来越多,但是赶上修铁路和再建钢铁联合体,钱花的也是很厉害。

而且,随着盈余增多,越来越多人提议,是时候重建三大殿了!

三大殿,是大明持续性伤痛啊,经过几次重建,却又几次损毁!

因为三大殿的缺失,就连泰昌登基,都不得不在武英殿举行。

日常大朝会,也只能在武英殿。

对于明帝国来说,武英殿的格局还是小。

以前在皇极殿举行大典礼,殿内站不下,殿前巨大的广场,也能站满低品级官员。

而武英殿的广场就小的多,根本放不下此前那么多官员。

是以举办大典礼的时候,很多按照祖制能参与的官员,都没有机会参加。

李汝华被此类事情烦恼着,毕竟他一边需要准备大的花销,一边还要为皇帝考虑,何时能动工重修三大殿。

河工要钱,赎买产业的股份要钱,再加上各种建设,就算是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也不能满足下边官员提出来的预案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