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 强横的凝聚力(2 / 2)

加入书签

在二战当中,也是第三帝国的装甲兵团能打出这样的战术。

军一级野战部队变成风暴突击群,成军成师的打出胡蒂尔战术!

二次战役,113师山地穿插七十余公里,先敌赶到三所里、龙源里。

两个阻击点上,113师聚成一块砸不烂的铁板,轻步兵硬抗数倍于己的重装部队反复冲击。

一线部队基本打光,对手士气也打崩。

一个“聚”就打出二次战役大胜。

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中。

为完成无地形优势,无野战工事却要阻击7倍于己的重装集团3天。

怎么看都是,不可能的任务。

189师毅然解散部队,以天女散花的阵,用不满万的轻步兵硬抗7万重装集团3天3夜!

一个“散”扭转五次战役。

为何能将这个“能聚能散”做到极致?

因为部队非凡的凝聚力!

和平年代,政府凝聚力代表广泛强悍的动员能力。

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华夏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具备任何政府都不具备的动员能力。

虽然平时,喷子和键盘侠你来我往,毫不客气。

但是当遇到天灾**之后,政府超强的动员能力以及迅速反应的应急机制,总会让人民迅速团结起来,表现出一种空前的凝聚力。

不只是灾难面前,在平常的建设当中,也能表现的十分明显。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流行“印吹”。

简而言之就是,阿三人口众多,年轻化,可以复制华夏发展道路,靠人口红利崛起。

人口众多就一定崛起?数量不是力量。数量要凝聚起来才有力量。

三哥没有华夏的凝聚力,没有华夏政府的动员能力。

他们的效率极为拖沓,怎么跟华夏比较?

当年,中原城市郑州为争取某企业到当地办厂,市长亲自牵头成立工作组“追求”三年,

六七十名政府官员分组与企业反复洽谈,从各方面尽全力满足企业需求,建厂施工的10多天时间里市长、高官、高官又连续4次到工地“督办”解决问题。

这只是一个省及省会政府官员的日常,而在整个华夏,类似为经济发展奔波的地方官员数以万计。

经济学家们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便是政府的低效、无能、不作为。

但是,华夏地方官员那种招商引资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

究其原因,华夏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51个县级行政区。

相邻区域的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都有着很强的同构性和相似性,一个项目最终花落谁家,项目方都会拥有足够长的候选名单。

想要突围而出,只有使出浑身解数。

如此,才能在职位上更进一步,或者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中国湾湾籍陈立宜,当年号称湾湾液晶产业“第一叛将”。

被大陆挖来做领军人物,直接促成华星光电成为液晶产业龙头。

他毕竟也是吃过见过的主,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高管,也对内地强悍的动员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来大陆不久就亲眼目睹,深圳政府在一天之内调度2万人进场作业,48小时将日本设备直接运到工厂!

高速公路拆收费站为设备让路,市交通建立绿色通道保证工程畅通无阻

以上一系列变化让他眼光缭乱,以至于说出了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

“我以为我的剑法了得,谁知道你们都是端着冲锋枪!”

方书安想要的,自然就是后世共和国那样的超强凝聚力。

现在大明的读书人,虽然还没有烂到家,但是也差不多。

等到家国危难时候,他们能干什么?

或许大部分是:头皮太痒,水太凉吧。

不管是扫盲事业,还是他要做的邮政快递系统,亦或者是学院以及将来想要搞的基础教育。

目的都是同样的一个,就是塑造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

即便是达不到共和国的那种状态,最起码也要有联合王国的状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