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大明医疗救援体系(2 / 2)

加入书签

还是说战争当中医疗急救的发展,后来伤亡率大幅下降,重要原因就是在现场止血等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发生在战场的伤亡,流血是造成死亡的第一原因。

动脉或者主静脉之类的流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止血,士兵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失去意识,因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造成死亡。

在后世战场急救方面,有着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的说法。

而白金十分钟,就是针对大出血或者呼吸受阻之类的问题。

而在第一现场最能推广开来的操作,就是各种止血方式的推广。

呼吸管理,如果是开放性气胸,找个能贴住胸腔的东西,或许等到军医,还能救回来。

至于说张力性气胸之类,在以火枪和利刃为主要武器的大明,遇见的机会不多,而且胸腔穿刺技术多少还需要培训。

喉管或者是鼻咽通气管之类的东西,一个是生产不出来,一个是还需要技巧,没有训练模型的前提下,总不能拿着真人联系下喉管或者是做环甲膜穿刺术之类的吧。

至于说补充液体之类的措施,就更难了,现在连饮食都还不能完全解决,怎么来解决无菌液体的问题,更不要说去弄出来无菌的生理盐水、葡萄糖之类。

那些都需要工业的支撑,至于羟乙基淀粉之类的东西,更是想都不要想啦。

所以说,定位于未来明军的医护兵,能做到十分或者二十人一个的情况下,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在第一现场,先把伤员的大出血之后,如果可能在进行伤口的消毒和预处理,如此一来后方战地医生们能够做进一步的处理。

方书安根据后世的统计来计算,只要是能够第一时间完成止血,死亡率下降一半不是问题。

孙传庭的提议,很快被兵部崔景荣看到并且因此足够重视。

放在前年,即使有人提出来,他都不见得能够施行。

因为辽东作战带来的收益竟然超过支出,还有这两年财政改善,所以他们还是有经费和人员来做医护兵这样一件事情。

别的不说,只要将此事落实下去,提高两成明军战斗力不是问题。

以前,人们是担心自己死,而如果有保障他们致命伤可能不死,大伤不死的情况下,后顾之忧会降低很多,进而提高士气乃至作战水平,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一件花费并不大,却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很快便得到中枢批准,朱常洛亲自批示之后,命令便下达到学院。

要求他们加快战场急救课程的完善,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能够进行急救培训的学员来

拿到旨意以后,方书安思索一番,如果所现在去召集新的士兵来培训,那么需要投入的教育资源有些大。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在现有的课程里,加大急救等方面的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

至少,这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各项技能都比新人要完善。

不需要从头开始,只需要针对性强化即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