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信息化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2 / 2)

加入书签

电能将被转化成特殊的激光束或微波束,通过天线接收,届时人们不必停车补充能源就可开车环游世界。

第三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信息化带来汽车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知识和高新技术的的创新和运用要比汽车的更新快得多:

一般汽车发动机的更新周期大约为7年,而电子产品的更新周期通常要短得多,如车用电话的更新周期最多6?12个月。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导致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存留时间大大缩短了,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上市时间的活动余地也越来越小,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第四点,汽车产品日益具有全球性。

在前面已经提到,整车企业的零部件全球采购和零部件产业的全球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正如米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在《国家任务》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一个米国人用1万刀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克牌汽车时,

3000刀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先进零件的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的近4000美元才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

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我觉得,信息化对汽车产品的影响,主要就这四个方面吧。”

刘红林老师和沈笑夫、韩越清都点点头。

刘红林老师接着说:

“信息化的突飞猛进,给汽车厂商的运营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既表现在单个企业运营模式的演进,而且将更为突出地表现在汽车厂商的运营视野从单个企业走向了扩展的企业运营和供应链管理。

一方面,以计算机及其他高技术为基础的新生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单个企业的运营模式主要特色之一。

在单个企业生产运营方面,汽车工业出现了‘it’广场的概念,对未来汽车工业的生产运营提出了3轴战略:

纵向——设计过程管理;

横向——生产过程管理;

圆环——知识管理。

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节省人力,降低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废品和材料损耗,缩短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新产品或服务介绍给市场,企业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

从生产计划与控制机制看,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新的生产方式的演进。

这些新的生产方式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确实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生产运营的视野,从单个企业走向了基于扩展的企业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将从注重单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到着眼于整个价值流的企业战略素质。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单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将资源延伸到单个企业之外,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又出现了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

扩展企业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

面对的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

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供应链管理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实施电子商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这时候,服务员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