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可持续发展与世博会(2 / 2)

加入书签

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它不与人争土地。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兴建类似的停车场。”

王立志道:“京都很多,沪上也不上!”

沈笑夫道:“羊成也有!”

上次到羊城参加全国中学生驾驶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沈笑夫是有感受的。。

孙教授微笑着继续道:

“又比如,柏林附近的一个风力发电场开辟了新思路,现有电力网的远程输电塔上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和相应的装置,就成了一个风力发电机,从而节省了风力发电塔的造价。

大量的事例证明,只要人们把自然界放在中心位置,聪明才智大有用武之地。

例如,一家高科技公司用传感技术为农作物施肥已达到‘开小灶’的境地。

当拖拉机驶进农田后,该装置通过对准植物叶面的摄像机,从叶面绿色的深浅就可以获知这株植物是否缺少氮肥,电脑则控制拖拉机拖带的施肥机自动向植物施以它恰好需要的肥料量。

这样不仅减少了土地的负担,而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10%。”

沈笑夫说:“孙教授,汽车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吧?”

孙教授道:

“是的现代社会是个汽车世界。谈环境总离不开汽车废气对大气层的污染。

维斯巴登的空中货运公司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展出了已在试验中的运货飞艇设想。

这种面向未来的新型货运工具长250米,直径61米,容积可达45万立方米,采用最新的航空航天技术,碳纤维为骨架,高密度多层塑料为艇身材料。

根据设计,这种飞艇载重达160吨,在2000米的高空时速可达100公里,可以不间断地飞行10000公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为它指引方向,操作人员仅10人。

这种飞艇虽然当时还在计划阶段,但缩小的原型已经诞生。

试想,一艘这样的飞艇可以取代多少辆日日夜夜行驶在世界各地的大型载重卡车?

它的普及又将对环境保护做出多大贡献?”

王立志道:“是的,现在飞行汽车已经上天了,估计距离大规模生产也不远了。”

李长河道:“问题在于当今人们是否已有足够的意愿,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努力。”

孙教授道:

“在2000年世博会主题公园的‘21世纪’展厅,设计者提醒观众,如果没有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计划,社会将会陷入怎样一种灾难的境地。

设计者根据伦敦城市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选择了德国亚琛、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巴西的圣保罗和华国的沪上四个城市,对设计中的未来和现状进行了一番别开生面的比较。

这个名为“回到未来”的部分从2100年开始,经过对2070年的‘考古’新发现,回到2030年,再回到2000年。

2100年的圣保罗地铁发达,交通畅达,而2000年是一幅污染严重、交通混乱的画面。

2100年的亚琛是一个紧凑而有活力、以知识经济为主要支柱、几代人安然和睦相处的城市,2030年是一个人口老化、传统工业衰微、老城破落、富人住在隔离的郊区的图景。

这个展厅的首席设计师说,通过两种画面的对比告诉人们,现在选择还不晚。未来难以预测,但未来可以设想,未来是掌握在当代人手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