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开动马达,掌握着方向盘(2 / 2)

加入书签

1900巴黎世博会前夕,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提前编写了‘米其林指南’发放给‘驾车一族’。这本‘小红书’风靡了巴黎世博会,此后米其林轮胎公司每年都例行出版一本最新‘指南',历经109年从未间断。”

说到这里,王立志停了下来。

孙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常主任也羡慕地点头。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这时候,李长河接着说:

“我来继续:

【1906年米兰世博会历史上首个汽车馆】

1906年,位于瑞士伯尔尼至意大利米兰的铁路线上,一条全长198公里的隧道——辛普朗隧道顺利通车。

1906年米兰世博会就是为了庆祝辛普朗隧道顺利通车而举办的。

【1909年西雅图世博会t型车创造世界纪录】

福特公司1903年成立后,公司依照字母顺序尝试了从a到s的各种车型设计,最后锤炼出名满天下的t型车。

从1909年投产到1927年下线,t型车共生产1500多万辆,曾经占全球汽车总量566,创造了单一车型产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10分钟组装一部整车】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福特夫妇和爱迪生相约来到交通馆,t型汽车的生产流水线每天下午演示3小时,每10分钟组装一部整车并现场销售,世博会期间共生产4400辆。

福特流水线对元件和程序的标准化,对技术分工的精确化,彻底改变了全社会的生产组织理念。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汽车三巨头各领风骚】

1933年至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适逢美国经济大萧条,多亏新兴的汽车工业挺身而出,成为世博会的重头戏和顶梁柱。

底特律‘三巨头’各自设立了规模宏大的展馆。

【1939年纽约世博会‘汽车对道路的呼唤’】

如果说早年法国汽车的领先地位有赖于拿破仑时代修筑的公路,米国汽车的发展则离不开全民自行车运动对公路的改善。

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最深远影响之一,便是汽车对道路的呼唤。

通用汽车公司的‘未来世界’展馆,每天有近3万人冒着酷暑排队参观。

著名设计师基迪斯在3300平方米展区,营造了20年后的米国社会缩影。

坦荡的高速公路支脉纵横,层叠的立体交通井然有序,5万辆模型汽车如鱼得水,在现代化城市乡村间川流不息。

这是对米国公路发展最生动形象的建言献策。也是对未来决策最深入人心的舆论导向。

20年后,米国真的建成了最发达的州际高速公路网,应该记得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先见之明和启蒙之功。

【1964年纽约世博会克莱斯勒巨人汽车】

克莱斯勒馆展出了一辆空前绝后的超大汽车,长80英尺,宽50英尺,仅轮胎就有两层楼高,坐在6英尺的驾驶席上伸手够不着方向盘。

人们在这辆超巨型汽车的‘胯下’熙来攘往,俯仰流连,以大为美的社会心理展露无遗。

大排量、高油耗、强动力一直是米国汽车文化的主流价值。

而废墟中站起来的欧洲人却没有如此铺张奢华的心情和普遍肥硕的体态,因此宁可选择小巧节能的车型。

1972年2月17日,德国大众甲壳虫汽车累计产量超过福特t型车。

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经济为之低迷,汽车市场中的“油老虎”更成为顾客的弃儿和经销商的厌物。

【1970年大阪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汽车产业日新月异】

从1970年大阪世博会直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汽车的变化日新月异。

自动挡已经赢得市场青睐,安全气囊和防抱死装置成为标准配置,智能化操作几乎无处不在,混合动力车利用减速的动能为蓄电池充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