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智能汽车的萌芽与跟进(2 / 2)

加入书签

从计划实施的数据来看,通过实现车辆与周围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联网和交互,可以降低车辆事故发生率,改善并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有效性,有利于治理道路拥堵。

2005年,米国又通过了《新交通公平法案》,决定每年拨款11亿美元支持米国国家智能车辆公路系统协会研究直至2009年。

2009年,米国交通部实施了车辆基础设施集成计划升级为tellidriver项目。

请问,tellidriver项目的目的是什么啊?”

沈笑夫稍作思考,答道:

“tellidriver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推动车联网通信系统在车辆上的部署情况,使交通系统运行更安全、更智能和更环保,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无线连接技术,将车、人、基础设施、无线终端等连接起来,更好地为车联网服务。

回答完毕!”

刘红林老师说:

“嗯!回答不错!

智能网联汽车在米国萌芽,然后欧洲跟进。

20世纪90年代,欧洲智能交通协会开始致力于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推进和标准制定。

尽管有欧盟的协调,但由于欧洲国家众多、地域广,无论是文化风俗、科技水平还是民众需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与米国相比,欧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历程存在步调不一致的情况。

2000年9月,德国首先启动了fleet项目,该项目旨在实现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该系统也可以在车辆之间进行数据交互,还可以提供连接互联网的服务。

2001年,欧盟启动了e-safety计划,并要求到2014年所有车辆必须安装ecall(应急呼叫)系统。

e-safety计划主要针对交通事故发生时的道路救援,其核心是装于车内的‘黑盒子’——ecall系统。

当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导致安全气囊启动后,ecall系统会立即自动拨打112(欧盟国家统一的急救电话),并通过无线网络自动向事故地点附近的紧急事故处理中心上传呼叫信号和位置信息。

该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推动安全系统的研发与集成应用,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即通过v2v以及v2i技术获取道路环境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评估潜在的危险,并优化车载安全系统的功能。

2006年,欧盟完成了‘跨欧洲智能运输系统项目’(trans-euroean-telligenttransortsystes),该项目主要是解决欧洲陆路的基础设施网络问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欧洲大陆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2007年,欧洲20多个国家的150多家企业合作参与了车联网服务应用平台——easyy项目。

这标志着在欧盟区范围内,各成员国在交通信息服务、管理和货物运输物流等方面达成共识。

easyy项目力图通过高质量的交通信息交互和系统指导,降低欧洲道路的拥挤程度;

通过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来挽救生命,增强道路安全;

通过优化驾驶员驾驶习惯来减少废气的排放,节约燃油消耗。

200ove计划,该计划研究目标在于提高车辆通行的经济性,主要通过集成车车通信、车路通信和3g4g技术等实现。

通过该系统,可以优化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降低汽车油耗,寻求最优驾驶线路。

为了提高车辆通过交叉路口的安全性,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等还共同开展tersafe项目。

该项目通过在汽车上安装车载设备来实施。

当汽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将同路口周围的设施进行信息交互,以提高通过路口的安全性。

在ter-safe-2中,不仅考虑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况,还考虑了更多的场景,如左转右转、直行和闯红灯等一系列的场景。

车载设备通过接收外部的信号,大大降低了行驶中的交通事故风险。车载设备不但可以接收路边消息,还可以识别道路上的标记,以有效辅助汽车驾驶员的合理驾驶。

同时,欧洲传统车企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大陆、法雷奥、舍弗勒等,在智能化应用方面比较重视前期的道路测试!”

沈笑夫忽然问:“刘老师,请问一下,智能网联车在亚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