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博世火花塞的百年故事(2 / 2)

加入书签

不仅要产生高达1万伏的电压,而且还要承受5兆帕的压力,关键是它的绝缘体下端的温度还应保持在一定的温度,约在500-750摄氏度之间。

如果低于此温度,则容易造成燃烧不完全,火花塞容易积碳,甚至导致断火;如果高于此温度,则可能提前点燃混合气,造成所谓的“早燃”现象。

全世界的火花塞的尺寸都是统一的,虽然螺纹部分的长度稍有区别,但基本都可通用。

……

看完这段介绍,沈笑夫心想要想气缸内的“爆炸”威力更大,适时的点火非常重要,而气缸内的火花塞就是扮演“引爆”的角色。

从学习资料看来,其实火花塞点火的原理有点类似雷电

火花塞头部有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相于两朵带相反极性离子的云),两个电极之间有个很小的间隙(称为点火间隙),当通电时能产生高达1万多伏的电火花,可以瞬间“引爆”气缸内的混合气体。

沈笑夫心里疑惑,那么火花塞又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呢?

带着疑问,开始上网冲浪,忽然看到了一篇《博世火花塞的百年故事》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跟汽车的缘分始于它自己的一项重要发明——火花塞。

火花塞是博世公司历史上首个里程碑式的产品,是它将博世推向了汽车工业的大潮之中。

最早为汽车点火的并不是火花塞,而是一种叫做磁电点火装置的东西,它同样是博世的发明。

故事是这样的1887年,在‘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公司前身)创建几个月后,罗伯特博世先生应客户要求,制作了一台磁电点火装置。

该装置的用途是产生电火花,从而点燃固定式内燃机内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这便是火花塞的雏形。

正是这个点火装置,成了博世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从此博世便与汽车工业走到了一起。

1897年,博世率先将磁电点火装置应用到汽车发动机中,从而解决了汽车工程学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而这款产品也为博世带来了首次商业上的成功。

1898年,博世获得了第一批汽车行业的订单,开始成为汽车配件供应商。

1902年1月7日,博世获得‘高压磁电机与火花塞的组合'的专利,它第一次为日益强大的发动机保证了可靠的点火性能。

到了1915年,博世磁电点火系统的生产总量达到200万台,公司的业务从电气设备安装逐渐转为专营汽车配件。

当时博世几乎垄断了磁电点火系统市场,全球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火花塞的量产带来了汽车行业的一次重大突破,火花塞作为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步骤,也成为了推动汽车成为现代社会主要交通工具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如此,火花塞的原理始终没有变过。

从发明至今的一百多年里,博世研发并制造出了超过2万种不同类型的火花塞。

目前市场上的博世火花塞包含1250种类型和26种电极设计,深刻地体现了博世火花塞广范的应用。

您可能不知道,博世火花塞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汽车和摩托车。

博世的专业技术既能使汽车在各项专业赛事发挥其最大功效,也能使船用发动机、喷气式滑艇、园艺工具、林业设备、大型气动发动机、水泵、应急发电机组得到最有效地使用。

博世新近研发了包括‘杯状'接线螺帽及‘点对点'电极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技术来不断提升火花塞性能。

但是火花塞的创新不止于此,因为博世的工程师已开始研发下一代的火花塞来确保未来完美的点火技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