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龙门绝配《不谓侠》(2 / 2)

加入书签

本片的意义在于,将武侠片这一本不入流的片种以精致的制作水准彻底推到和文艺片等同的地位,其造型布景等细节充分显示了胡金铨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历史的深刻了解,被认为每一处小细节均经过考证,都可以与历史相符。

这是一部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影片,武侠片可以摆脱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粗制滥造的局面,成为与武士片、西部片同水准的类型。

许子明深知徐客在九二年的时候拍摄过一部《新龙门客栈》,对于胡金铨的原作有所修改,但是却将内容达到一种特别精妙的地步。

《龙门飞甲》是徐客在后世依据《新龙门客栈》拍摄的第二部作品,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但却也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许子明心里猜想如果让徐客先拍《龙门飞甲》,那么后世的《新龙门客栈》是否仍存,或者说以后是否又会翻拍出《新龙门飞甲》

,这些这些很值得令人玩味,却又别致一番风味。

但究竟说到底确是《龙门飞甲》中的雨化田一角,让许子明有这种冲动,一种提前二十年不止的去感受八十年代的电影人,能否拍出那种风格。

本来说到《新蜀山剑侠》,徐客连剧本都准备拿出来,他怕的是许子明忘记曾经对自己的承诺,同样也特别担心许子明会不同意。

可是许子明的《龙门飞甲》让他心底又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他对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本来几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他对《龙门客栈》有这种打算重拍的感觉,而《龙门飞甲》却是与其相关联的,对于徐客而言,何尝不值得尝试。

徐客将剧本重新收回,期冀的眼神望向对方,“许先生,能不能将《龙门飞甲》的剧本给我看看。”

许子明摇头道:”我还没写,不过剧情全在我脑里。”

徐客随即是一副洗耳倾听的样子,许子明便开始按照自己的记忆进行编织,同时将《龙门飞甲》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过滤,补上《新龙么客栈》中的精彩剧情,徐客听得觉得确实很不错。

而其中涉及的特效,涉及的演员,涉及的拍摄地点该怎么决定,却也是一个困难。

不过这些,许子明不关心,因为只要资金足够,这些都不是问题,大陆取景这是毫无疑问。

许子明此刻最关心的是《龙门飞甲》的背景音乐,后世的剪辑软件如此盛行,而许子明却觉得《龙门飞甲》,专配歌《不谓侠》更为好听。

《不谓侠》是一首古风歌不错,但似乎存在一种魔力,让人听得爱不释手,同样巧妙的地方在于,作为赵怀安与雨化田的的对招的背景音乐,再合适不过。

说着说着,许子明的思绪万千,拿定手中的笔,几分钟将一首长达四分钟的歌词给写完。

用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的古风歌曲来适应八十年代武侠片的背景音乐,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稍不留神香港的观众会不喜欢,同样在票房上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许子明而言,算不了什么,香港的电影缺少的就是尝试。

“用国语唱,还是粤语?”徐客现在算是亲眼见证许子明编写出的歌词,只是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感觉唱起来也不错的歌,就这样被轻松弄好,不愧是最佳编剧。

“国语唱起来更好听。”许子明肯定的回答,这首歌只有国语才能唱出如此味道,否则味道变了,许子明也没必要为徐客专门这样安排《龙门飞甲》的拍摄。

衣襟上,别好了晚霞,余晖送我牵匹老马。

正路过,烟村里人家,恰似当年故里正飞花。

醉过风,喝过茶,寻常巷口寻个酒家。

在座皆算老友,碗底便是天涯。

天涯远,无处不为家,蓬门自我也像广厦。

论意气,不计多或寡,占三分便敢自称为侠。

刀可捉,拳也耍,偶尔闲来问个生杀。

没得英雄名讳,掂量些旧事抵酒价。

向江南折过花,对春风与红蜡。

多情总似我,风流爱天下。

人世肯相逢,知己幸有七八。

邀我拍坛去,醉眼万斗烟霞。

向江北饮过马,对西风与黄沙。

无情也似我,向剑底斩桃花。

人世难相逢,谢青山催白发。

慷慨唯霜雪,相赠眉边一道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