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金像奖的开端(2 / 2)

加入书签

和一伙高层谈论的是有关于最近《电影双周刊》出资,计划举办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事情。

《电影双周刊》诞生,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的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自己的官方组织。

《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了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的评选,所以他们准备从今年开始举办第一届的香港香港电影的评选选活动。

目前而言,《电影双周刊》与香港电台达成合作,但同样也寄期望于无线电视台,希望无线电视台能够进行在线转播,好将香港电影的第一次评选给办的漂漂亮亮。

依照真实的历史来说,1982年正式的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繁荣,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

这就是在华语影坛具有极高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无线的会议室内。

“好啦,那我就先说几句,”邵意夫是一干人中威望最高的,不论是持股数还是其他,在场的各位没有比得过他的。

他讲道,“今天也不是是我们第一次召开大会,以前不熟悉的大家现在也都差不多认识”,讲着他起身指道身旁的这位男人,解释道:“这位是香港电视台的新任的广播处长,尹建新先生,今年香港电影节的评选活动由他和大家解释。”

尹建新立即站起来,有些十足的官-架子,毕竟是

香港电台的高层,说道:“各位好,我叫尹建新,目前担任香港电台的广播处长,想必大家也知道香港电影近几年的发展。说实话,香港到现在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这确实是一种遗憾。我的好朋友陈柏生想要出力举办属于我们香港的电影节,今天我来无线更多的是希望,无线电台方面弄也能出力搞好这第一届的颁奖典礼”

许子明听着尹建新说了很多话,也大概明白意思。

《电影双周刊》想搞好金像奖的典礼,但是自身的财力有捉襟见肘,他们拖各种朋友关系,来让各大电台和影视公司做些所谓的为香港电影奉出一份了。

等尹建新讲完后,一伙股东开始议论起来,许子明才说:“我是开电影公司,同样也是做电台的,不说是什么热爱电影、追求艺术。不过既然是做这一行的,电影要爱、艺术也要追求,可是更实际的东西就是拍出电影要赚钱。公司赚了钱,大家拿的钱也多。如果按照《电影双周刊》的评选标准,是否具有权威性的评定标准,还是只偏重艺术,而不看票房的高低。”

尹建新是做娱乐的,自然知道这个问问题的年轻人是谁,提醒道:“许先生,我只是负责通知,具体的事情应该咨询《电影双周刊》和香港电台的评选嘉宾。”

许子明被他打断了说话颇为不爽,白了他一眼道:“这个我当然知道,所以我才会办这些问题提前讲出来。既然是想举办一个香港人电影节典礼,评定的嘉宾应该实质上极具权威,而且从事影评工作多年。”

尹建新咧嘴干笑,不知道怎么去说,许子明有奇怪的问:“这一届的金像奖考虑过赞助商的事情吗?”

众人都在沉默思索,尹建新摇头,因为赞助商的问题,《电影双周刊》计划于上个月准备的电影金像奖评选活动,已经推迟了一个月,算到五月份来进行,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根本不需要赞助商,香港电台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在二十一世纪,网络上,有着一段关于“香江电影金像奖创始人”“电影双周刊创始人”陈生的回忆录。

在其中,这么写道:

当年“我们可不可以搞大它”一句戏言,催生了今日星光熠熠的香江影坛盛事。

记得当时《电影双周刊》于一九七九年一月创刊,每年年初都邀请影评人评选过去一年的十大华语片与十大外语片。

而在一九八二年初,编辑部正在讨论“十大”评选时,我忽然爆出一句“我们可不可以搞大它”。

虽然当时编辑部意见分歧,但结论是“不妨一试”。

以当年《电影双周刊》的人力财力,要办一个颁奖仪式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只能找帮手,终于邀得香港电台合办。

但与香港电台的合作并不愉快,那时我们很抗拒政-府官员作颁奖嘉宾,也不满意港台一些作风,第二年我们又要另找拍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