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优秀的年轻人(2 / 2)

加入书签

兰泽一看抬头,保密协议?!

“核聚变微小化项目组的协议。你先看一下。项目的具体情况,等以后小李给你介绍吧。”

兰泽点点头,然后看了看李仙女。

仙女儿欠身过来,小声交代:“签了这个,就正式是我们项目组的人了。不过,你是没有工资的哦。”

既然这样,那还犹豫什么?兰泽把协议从封面一页页翻到底,刷手环签名一气呵成。

这个协议签了之后,会面就彻底放开了束缚,变成了闲聊。

部长大人自我介绍也是搞数学出身的。不过,他自谦,称自己搞了多年行政,本行上不够专业。

兰泽对他的话,只敢信一半。

各行各业卧虎藏龙,好多人只是名声不显而已。在神州的制度下,很多搞行政的管理人员,也是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转行而来。这种制度实际上并没有造成科研力量的浪费,反而带动了科技的高效率发展。毕竟,主动转到行政的人,本身对科研的兴趣就不大。而懂行的人搞行政,反而能给干活的壮劳力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真正帮得上忙。

但数学和科学技术不一样。它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现实世界中没有光滑的正圆,没有无限延长的直线,没有厚度为零的平面,也没有不占据空间的点,更没有天然的数字长在万物表面。数学仅仅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东西,只是一种能当工具的形而上学。搞行政并不影响玩数学。

果然,部长下面的话,证实了兰泽的怀疑。

部长本人,就是核聚变微小化项目组的在岗数学家之一。这个项目阵容十分宏大,历任领导都曾经在里面挂名。不过,本届部长大人并不是挂名,他几十年前就在项目组里干活了。

部长大人对着他和仙女儿感慨:“现在,优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兰泽知道他说的是国内的现实。

从二十一世纪中期到二十二世纪中期,一个女人一辈子平均生12到18个孩子,国家人口一直是负增长。一旦社会上兴起女人回家带孩子的潮流,经济就一阵低迷,于是带孩子的女人在家没地位呆不住了,又出来工作;劳动力充沛、消费旺盛,于是经济又繁荣了,大家看日子好过,又有一拨女人回家带孩子去。人口出生率和经济总是共同波动,间隔一个小小的时差。总的人口数量,全靠老年人在前面奋力顶着。但老年人总有顶不住阵亡的一天,于是反而为社会福利减少了一点负担。

到了二十二世纪晚期,有了社会化抚养教育的福利制度,人口出生率才终于正常了。历年数据显示,一个女人一生,名义上平均能生25~37个孩子。其实是育儿所生,社会抚养。国家人口终于慢慢回升。

唯一的问题就是:从婴儿到各行各业可用的人才,总有个时差。这个时差,依行业要求不同,平均在二十多年。

学术研究领域就蛋疼了,一个像样的科学家或者学者,博士毕业进入岗位,正常是在三十岁左右。

部长大人和院长大人两位老人家,看年纪和兰泽的妈差不多,也许稍微老个几岁,都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人。在他们求学的年代,和他们工作之初,正是神州人口的低谷,人才到处都缺,年轻人很快就能得到提拔重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