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矣(1 / 2)

加入书签

赵旭迈步下了台阶。/p

目视着赵旭一步步远去的背影,钱圩没去追,想说什么,却哽在喉咙里。/p

明明已是朝阳升起,晨辉洒下,钱圩却觉得身上很冷。/p

首辅的话,如一盆冷水泼在了身上,让一瞬间就从愤怒中清醒过来。/p

赵旭身是首辅,难道看不出此案有蹊跷,难道看不出太孙和皇帝的隐隐冲突,难道看不到皇上的眼神?/p

难道不知道自己是被人利用了?/p

可是,太祖拔三尺剑,百战险死,才创下一片基业,创了这片太平,皇帝已老迈,太孙如日初升,皇上这时做出种种针对的事,在所有人看来,怕都是荒诞的,老糊涂了?/p

如果只知听从,而不去阻止,皇上的身后令名,会是什么样?/p

又给天下带去何种处境?/p

道阻且长,士不可不弘毅,难道,错的……竟是我么?/p

宫门外,苏子籍出来,直奔牛车。/p

侍卫为他掀开车帘,钻进去后,布帘垂下,牛车调转,朝着回去的路慢慢行去。/p

牛车里坐着两人,是野道人跟文寻鹏。。/p

野道人将便服递过去,同时问:“主公,一切可都顺利?”/p

苏子籍将身上厚重礼服脱下,换上便服,往后面一靠,淡淡说:“还算顺利,如我们所料,皇上想将审问一事也推给我,不过,赵旭等人站在我这边,支持我的提议。”/p

“就连着赵旭等内阁重臣,也给了我支持,皇上最终答应,让罗裴、钱圩还有潭平三人共审此案。”/p

野道人听了,面现喜色:“恭喜主公,不仅摆脱困局,还得到了首辅等人的支持。”/p

“主公先前说着,王虽大,道亦大,得道多助,果然如此。”/p

“内阁多数重臣,还是支持规矩,可支持规矩,就等于上了主公的船,主公此计英明,臣实在佩服。”/p

想了想,又说:“首辅在这时站出来支持您,是不是已经决定倾向您了?”/p

苏子籍回想着在殿中的场景,摇了摇头,并没有露出喜色,反有些忧郁,长长一叹。/p

一侧坐着的文寻鹏,入眸着主公的神色,面露沉思,就欲说话。/p

“这里都是我之股肱,你有话,就说吧,不必有任何顾忌。”苏子籍虽有心事,还是觉察了,一笑说着。/p

文寻鹏被询问,抬头就看到太孙正望着自己,想了想,先点评一下赵旭:“从这事来看,首辅还真是一心为公。”/p

“首辅出生赵氏,二代事魏,祖赵经官居提督,因国事而殉死,父赵苞官居侍郎,亡而不仕。”/p

“幼就熟读经书,并且多留心政事,对衙门利弊深知,太祖剑削群雄,还都称帝,首开科举,因是父祖尽是魏官,而不得贡试。”/p

“太祖知晓,笑曰,父祖尽事魏,可谓忠,今天命革鼎,亦能忠我大郑矣!”/p

“年三十三岁的赵旭得以贡试,并且中得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太祖召之问事,颇得称许,不久升任检讨,入值御书房,久持讲握,简任机密,并且以庆武十一年,调吏部左侍郎。”/p

“太祖驾崩,今上同样重用赵旭,命赵旭兼学士衔,以后一路晋升,最终位至首辅。”/p

“可谓受二代皇帝厚恩。”/p

“小的说,在首辅看来,人贵在善终,盖棺才能论定,一旦行差错步,留下的不仅仅是遗憾,更于青史令名有损。”/p

“首辅会站出来,应是不愿皇上先明后暗,老来糊涂,落得一个糟糕的身后名,更不愿同室操戈,皇室成员为此血流成河。”/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