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盛唐的荣耀(2 / 2)

加入书签

王烁大概扫视了一下那些异国使臣,粗略估计,他们的那一方队伍不下千人之多。那各色斑斓的旗帜与不同风格的民族服装,简直让人眼花瞭乱。

现在,大唐的文明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散播到了西方世界,与大唐建交的国家已经有两百多个,其中还包括东罗马帝国。

王烁等人的队伍刚刚走到丹凤门前,门楼上下数以百计的巨大号角,同时吹响起来。

吹响这些号角的,正是金吾卫的六百大角手。

这声音,可真够威壮和震撼的

好在王烁早在军队里听惯了这样的声音,否则就会像某些异国的使节一样,心肝都能被震得一阵颤悠,情不自禁捂起了耳朵。

号角之声未绝,含元殿前的钟鼓楼上,敲响了大鼓。

隆隆之声震荡苍穹,宛如九天之雷滚滚落地。

紧接着,长安城中数以千百计的钟鼓楼、寺庙和道观,全都擂响了大鼓或是撞响了铜钟。

一时间,满城尽是钟鼓声。

仿佛是长安这一座千年古都,在向上苍与天下,发出的豪迈与震撼的王者怒吼。

“万岁”之声,顷刻之间响彻整座长安之城

此刻,王烁就像许多长安的大唐子民一样,心中自有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升。他猜测,现在心底最难受的应该是那些被绳索绑缚着的吐蕃俘虏,和站在异国使臣班列当中,前来屈膝求和的吐蕃使臣。

负责司礼的太常寺官员一声长啸“拜”

前来迎礼的数百名文武百官,对着献俘的队伍,整整齐齐叉手拜下。

这是大唐帝国,对立功将领最高的礼遇

王烁骑在马上,抱拳回礼。

列国使臣虽未下拜,但无不满怀崇敬与震撼的看向骑着白马而来,年纪轻轻的王烁

此刻的王烁,终于感觉到了,传说中的“盛唐的荣耀”。

原来,它不止存在于书本里,也不只是存在于金碧辉煌的宫殿和衣冠显赫的公卿身上。

它更多的,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随后,王烁众将与文武百官、列国使臣,一同进入丹凤门,在下马桥改作步行,途径金吾左右仗院,走过了一个巨大的石坪广场,过钟鼓楼上龙尾道,来到了含元殿前。

大唐的皇帝李隆基着衮冕龙袍,亲率太子与皇族及宰相尚书与三公九卿人等,尽皆立于殿前。

王烁与安思顺一众将领,整齐列队上前以军礼面君,正式向皇帝交旨、献俘。

一系列的礼仪颇为繁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高力士当场亲自宣读的,大诏令。

大诏令之首要,是按献俘大典惯例,决定俘虏的生死。念于吐蕃已经主动前来与大唐修好,两国也定下了新的友好盟约,皇帝特赦这些俘虏不死。至于他们能不能归国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圣旨可不会说得这么仔细。

大诏令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封赏有功之臣。

主将王烁,擢为从四品下员外散骑常侍,授左金吾卫中郎将一职,领左街使。

副将安思顺散官本品亦有提升,如愿以偿当上了朔方节度使。

高力士宣旨的时候,王烁侧目看了一眼李林甫。

巧了,李林甫也正在看着他。

两个人的脸上,都不约而同的带着微笑。仿佛高力士不是在宣读圣旨,而是在讲一则,很有意思的冷笑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