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襄阳隆中(1 / 2)

加入书签

襄阳,隆中,郊野。

“小白,再往前走,我们就可以到隆中了。这一路辛苦你了,等到了客栈,我打听打听诸葛亮住处,你到时候好好吃草。”莫言俯身轻轻抚摸小白,她忽然嗅到小白身上的异味。“小白你……哈哈!变成小黑了!”小白本是一身纯白,现在身上到处都是斑斑点点的淤泥。莫言先是笑了会儿,随后又闻了闻自己身上,同样也是一股难闻的异味。“得快些找客栈了。”莫言夹紧马腹,小白扬长而去。

“……湖上荷花初开了四季似歌有冷暖来又复去争分秒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四季似歌有冷暖来又复去争分秒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莫言听见了一个女子的歌声,温柔轻快的歌声让她惊奇地望向四周,此处怎会有人在唱歌?而且唱得是……现代粤语歌曲《四季歌》1啊!这首歌曲莫言以前就很爱听,后来当妈妈车祸去世后,莫言整理她遗物时,发现了她早期的唱片……最早的时候,她以翻唱经典歌曲为主,而其中便有这首《四季歌》,妈妈每张唱片都保存得很好,很难想象那时候她是如何逃避女儿的目光去保护这些的。

歌声让莫言陷入了短暂的回忆之中,但没多久莫言又恢复了方才的惊奇,若在莫言的年代,她听到这首歌也不会太惊奇,最多是细心聆听,稍稍判定对方的水平。可这时,莫言无心去聆听歌喉,她只想知道究竟是何人在唱,对方是不是与自己一样,是穿越而来的?莫言下马以后,寻着歌声而去,她每走一步,就觉得离那人又近了一些。

莫言寻着歌声来至河边,河边长着茂盛的芦苇,放眼望去,全是芦苇,根本不见任何一人的身影,那歌声越来越细微,她明明是寻着歌声而来的,怎就不见了人影?“这里有没有人!”莫言不肯放弃,对着河边放声呼喊,希望对方还没有离开此处。

春风轻轻吹过河面,芦苇随着春风轻轻摆动。风声,芦苇随风摇曳的声响,河水流动。莫言始终没等到回复之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一片,就是不见‘伊人’。本以为能见到一同穿越而来的人,看来是破灭了。还是快点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住处吧。”莫言失望地叹了口气,她见这里一片芦苇,不禁想起穿越之前的许昌紫云山,神秘的紫玉佩,神秘的女子,吟唱着《蒹葭》而来,接着失足而落,最后穿越至建安四年。

莫言还未走远,她便听见一个孩童的呼叫声。“有没、有人!救、命、救命啊!”莫言倏地转身,再次向河岸而去,不知是不是太害怕,这呼叫声有些断断续续的。

断断续续的呼救声似是从几株稀疏芦苇中传来的,莫言小心翼翼走到芦苇前,拨开一看……竟是沼泽!陷入沼泽之中的是个十岁左右的孩童,沼泽快淹没至他胸口了,莫言若不出现的话,这孩子极有可能会丢失性命。“大、哥、哥、你先别、救、我,先、救我、手中的、小兔!”他双手高高举起,手中则是他说的小兔,他的手在微微颤抖,想来定是为了救这小兔而陷入沼泽之中。m4xs.com

“你小心将它丢过来,我会接住它的。”莫言跪于沼泽前,她伸出双手。那孩子咬了咬唇,眼睛紧紧盯着对方,认准了方向后便将小兔丢至在对方手中,莫言接过小兔,再轻轻放它于一旁。“来,你把手给我!”莫言趴了下来,她努力将手伸向孩子身前,孩子也努力抓住她的手,但还是差了一指距离,莫言看了一眼身旁的芦苇,立即折断三株芦苇,再次伸向孩子身前,这一次,孩子抓住了芦苇。

“我用力拉你,你努力起身!”听到莫言的回话后,孩子点了点头,二人互相使力。在宫中,莫言都能将刘承抱起,可如今这时候,莫言根本使不出全力,而这孩子因为陷入了沼泽,先前为了救小兔已用了不少力气,他又是个孩子,根本没办法脱身沼泽。

“叭”的一声,连接二人的芦苇全部断裂,这突如其来的反作用力将莫言摔向一旁,她的左手被自己的身体重重压住,疼得紧皱眉头,惊呼出声。

莫言忍着疼痛起身,她想要再次折断芦苇,去救那孩子。突然,有个人影出现在莫言身前,她右手一扬,手中的长鞭紧紧缠住孩子的手臂,孩子另一只手牢牢抓住了缠住手臂的长鞭。“你还愣着做什么?快来帮我!”

“好!”莫言应了一声后,她上前与女子一同抓住长鞭,二人合力之下,将孩子拉了上来,孩子顾不得身上的肮脏淤泥,他跪于二人身前,磕首而谢。“邓、艾、谢、过、二位、救命、之、恩!若不、是、哥哥、与姐姐、邓、艾、必、定……”

“停停停!我还赶着回去,就没空听你说完了,以后出门当心些。小孩,你嘴巴不好使,眼神也不好使吗?你确定这位是‘哥哥’吗?”女子收起长鞭,先行将孩子扶起,替他拍了拍身上淤泥,稍稍整了整衣裳。“早些回去,别让家人担心。来,这个送给你。”女子替小孩整理完衣裳后,从携带的竹篓中取出小木牛,递给了孩子。“难得见到有人不怕我,还是个小孩呢。我就送你亲手做的‘木牛’吧。”

“我、不能、收!姐姐、如此、善、心、怎会、惧怕呢?姐姐、只、不、过、黑了、些,头发……”

“好了好了,你就收下吧。我那孩子若能在世,也应该像你这般活泼好动了,我还能给他做好好多好玩的……”念及此,女子的眼神之中多了些哀伤,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孩子捧着木牛,再次感谢于她。

女子背着竹篓,转身而走,与莫言擦肩而过时,莫言拦住了她。“姑娘,可否告知我诸葛亮的住处,我有……”

“孔……他是不会见你的。你问也是白问。”女子的回话十分决绝,似乎非常了解诸葛亮。莫言不甘于此,再次伸手拦住她的去路,那双清澈的眼眸凝视着她,女子惊讶于她的决意,更惊艳于她的清澈眼眸,这般清澈明眸,她是第一次见到。“姑娘既然这么聪明,一眼便知我身份,那为何要这般断定?我不去试试,怎知不会见我?黄姑娘不愿告知,我也不好再勉强了。但愿我能与黄姑娘再相见。”

莫言微笑看着她,她一身褐色布衣,简单朴素。她身形与自己相差不多,肤色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古铜色,而她的头发,更是与他人的黑发不同,像极了现代的亚麻黄色,五官与莫言相比,较为小巧,与曾经年幼的宋都不一样,她是典型的“娃娃脸”。其实,这般模样在莫言的眼中是一种别致的美丽。可是在古人眼里,就是“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他们只当她是“丑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