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唐军来袭(1 / 2)

加入书签

行军之时,最忌穿越山间谷地,一旦被敌军侦知路线于半路设伏,往往就是全军覆灭至结局。高惠真乃是高句丽名将,焉能不知其中之凶险?只不过平壤城那边催促甚急,渊盖苏文更是连续快马将命令送来,令他加快速度务必赶在唐军抵达之前进驻安市城,所以高惠真也只能硬着头皮铤而走险。

只不过这一段山路让他如芒在背,每时每刻都有一种被人窥视的感觉,所以才下令让队伍咬着牙,走出山谷再扎营休整。

麾下兵将自然不敢违逆军令,都鼓足劲儿一直向前走。

只不过不敢违逆军令是一回事,能否拥有坚强的意志咬住牙则是另一回事,走了没几步,整个部队的队列愈发不成样子,兵卒们东倒西歪零零散散,抱怨之声四起,士气愈发低迷。

将校们便骑着马挥舞着马鞭,看到蹲在路边歇息的兵卒便冲上去一阵猛抽,兵卒们被抽的鬼哭狼嚎,赶紧起身继续前进。

直到未时,才见到前方连绵的山岭豁然一空,这段山谷终于到了尽头。

高惠真行军多年,作为高句丽的南部傉萨,常年与百济、新罗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当即命令斥候全部前出,侦查打雀谷周围之情况,一旦发现唐军之踪迹便要立即回报。

半个时辰之后,前头部队已经走出了打雀谷,面前是一块开阔的平地,沿着右边的山岭一直向着远方延伸,直抵安市城。左侧有一条大河滔滔流过,水声哗哗鸣响,水流湍急。

斥候相继回转,报告前方一切正常,未有异常情况发生。

高惠真这才长长吁了口气,指挥军队加快速度前进,尽早走出打雀谷,这地方两侧山高林密,中间道路蜿蜒,实在是兵书上所记载的设伏的最佳地点,万一唐军埋伏于两侧山岭之上却并未被己方斥候发现,那就是灭顶之灾。

所幸,一直未有唐军的蛛丝马迹传来。

看来唐军已经全部转向建安城,那边才是主战场……

高惠真放下心,只要军队出了打雀谷,谷口之前地势平坦开阔,虽然比较利于骑兵冲锋,但是七八万高句丽军队排成阵列,需要上万骑兵才能冲破阵列,否则一旦接战,就会被高句丽军队重重包围。

唐军纵然能够神兵天将发起攻击,也不可能在此地调动不那么多的骑兵。

唐军将领这些年南征北战,与突厥、薛延陀、吐谷浑、吐蕃、西域等各国交战,各个经验丰富,岂能犯下这等低级错误?

等到高惠真所在的中军终于走出谷口,眼前平坦开阔的地势令他胸中登时松弛下来,下令道:“前军停止前进,就地休整,生火造饭。斥候不得停歇,立即前往安市城联络,命安市城腾空军营、准备营帐,做好大军抵达后屯驻之准备。”

七八万人涌进安市城,这对于一个山城来说意味着后勤方面的巨大压力,必须提前有所准备,否则事到临头安置不当,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烦。

高句丽的军队大多都是农民、牧民,对于军规纪律根本两眼一抹黑,一旦处置不当、军心不稳,极端的情况发生“啸营”这种事都有可能……

可这也没办法,大唐谋划多年举国来犯,号称百万大军强攻辽东,虽然未必当真有一百万军队,但六七十万想必是有的,凭借高句丽区区二十万军队如何抵御?

只能将国内上至五十、下至十五的男人都拉上战场,使出最后一份力气亦要抵挡唐军的凶猛攻势……

早就怨声载道的兵卒当即就地休整,得到喘息之机。一处处篝火燃起,炊烟袅袅,火头军将大锅架在篝火之上,从一旁的大河中取水,一锅水,倒进去半瓢糙米。

不一会儿米饭的香味传出,锅里清汤寡水,米粒都能数得清……

全国征兵的后果便是粮秣辎重的严重告急,战争刚刚开始,整个高句丽就已经将所有的粮食全部上缴,交由各级衙门统一调度分配。似军中还能吃得上一顿饱饭,等闲的寻常农户,怕是只能以米糠麦麸充饥。

若是战争拖延个一年两年,怕是都用不着唐军来打,高句丽人自己就坚持不住……

高惠真在一群偏将、校尉的簇拥下坐在河边,自有专门的火头军取来将领食用的饭菜,满满的粗陶碗里晶莹的米饭,另有一大瓮油水十足的炖肉,一群人与普通的兵卒隔开,享用着午饭。

一个校尉扒了一口饭,忍不住抱怨道:“前些时日还有四五个菜呢,今日却只有一个,这肉腻得要死,如何下咽?唐人当真是吃饱了撑的,咱们高句丽没招没惹他,凭什么来打咱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