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磨磨叽叽难舍位(2 / 2)

加入书签

宇文虚中很有文采,也不客气,提起笔,不多时就写完了。赵佶看完,连连点头,又改了几个字,觉得大功告成了。

宇文虚中刚走,小顺子来报,李纲与吴敏求见。皇上也马上准了。皇上赐坐,二人也未坐。

皇上主动出示《罪自诏》给二人看,只见上面写道——

朕承祖宗恩德,置于士民之上,已经二十余载。虽兢兢业业,仍过失不断,实乃禀赋不高之故。多年来言路壅塞,阿谀充耳,致使奸邪掌权,贪饕得志,贤能之士陷于谗言,缙绅之人遭到流放,朝政紊乱,痼疾日久。而赋敛过重,夺百姓之财,戍徭过重,夺兵士之力,利源酤榷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可谓民生潦倒,奢糜成风。灾异屡现,而朕仍不觉悟;民怨载道,朕无从得知。追思所有的过失,悔之何及!

二人看完,交换了一下眼神。

吴敏忽然跪下,泪如雨下说:“陛下,晚了!两年前出《罪自诏》还会有用,现在不会有什么效果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皇上急问。

“金军兵临城下,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不行此棋,难以挽回败局!……”吴敏说完,又磕了三个头。

“李纲,你是什么意思?”赵佶真急了,也不叫爱卿了,直呼其名。

“陛下,我跟吴大人的意见是相同的。”李纲也不客气地说。

“只此一条路可走了吗?”赵佶摊着手问。

“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二人异口同声。

“让我好好想一想,好好想一想!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太子临国吧!”赵佶转身就去了内室,将二人晒到这里。

李纲急了,挽起袖子,随手找了块尖厉的石头(赵佶的上书房里有各式各样的石头),用右手在左胳膊上就划了一下,鲜血就流了出来。手指蘸血,在纸上写了起来……

赵佶出来,李纲已走,只有吴敏在那里长跪不起。看到血书吓了一跳,可还是从头到尾看了遍,只见上面写道——

太子监国,乃通常之法。现大敌当前,安危存亡于呼吸之间。名不正,言不顺。不给太子帝号,凭什么号令天下?……禅位太子,收拢将士之心,方能以死抗敌,则大宋可保矣!

“李大人呢?”赵佶急问。

“金人又开始攻城,李大人他又去指挥作战了!”吴敏跪着喊道。

赵佶走了两圈儿,提起笔,在李纲的血书下面写道——

即禅位皇太子赵桓,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钦此!

吴敏一见大喜,磕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回大宋有救了!”

二人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终于使赵佶让位……

赵佶最初还挺恨这两个人,仔细一想乐了。这个时候皇帝的宝座,如坐针毡,谁的臀部在上面,谁就得挨针扎。这回好了,不当皇上了,马上就可以找个理由走了。往哪走?当然是离东京越远越好,哪怕是到天涯海角去!

小顺子跑来报告:“皇上,太子不愿意当皇上!”

赵佶一拍桌子,骂道:“给你皇上你不当,你这儿子不是坑爹吗?!”

请看下回——270哭哭啼啼不上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