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静心(1 / 1)

加入书签

文青回家一趟,知悉姥娘去世,心中无限伤感。()父亲已经五旬,已经过了靠重体力挣钱的年纪,没有任何技术的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仅靠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家的支出了。而且他是一个农民,无论下多大的力气,都是一个打工者,没有人给他交社保,年老了没有退休金。家中虽然种了十几亩地,但父母一年从头忙到尾,也仅能维持吃喝,花钱却是捉襟见肘。而且这些年,家里种植的土地逐年减少,从十几亩地减少到了三四亩地。村里原先拥有的那些被冠以“四十八亩地”“三十七亩地”等名称的大片良田纷纷被乡镇建设、企业建设占用了,曾经的玉米林立、麦穗飘香的丰收场景被一栋栋楼房、厂房所代替。这些地均以国家的名义占用了,勤劳朴实的农民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也没有任何怨言。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村里属于镇里,镇里属于县里,县里又属于市里,但不管是村镇还是县市,都属于国家。国家要用,个人无条件服从。家里种植的土地减少了,以前种地能卖点粮食补贴家用,现在家里种地的收成,除了交公粮和吃喝,剩下的微乎其微。swisen.com

家中出了两个大学生,给父母带来了无比的荣耀,但同时家庭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入不敷出,已经成了全村最贫困的户。虽然文青已经毕业两年多了,但实际上班仅一年多,挣的钱也仅够妹妹上大学的学费。十年前拆除老土屋、翻盖新房欠下的外债至今没有还上。

文青知道,积贫积弱的家要想改变面貌,还要奋斗多年,甚至是十几年、二十几年。贫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极强,但同时自卑心理也极重;能够努力奋斗,同时也消极悲观;能够迎难而上,同时也胆保守。这些矛盾的因素都集中在文青的身上,在不同时刻起着不同的作用,此消彼长,轮番较量。这也是文青在儿女私情上不敢向前、谨慎微的原因。像甄丽、楚晶晶,她们的家庭明显要好过自己,自己的家一贫如洗,和她们富足安康的城市家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无论和谁走到一起,现在的美好憧憬极有可能变成不久以后的嫌弃厌恶,甚至是妻离子散。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不胜枚举。因此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文青甚至这样想,钱钟书老先生写的《围城》成为经典名著,可他毕竟没有将方鸿渐和唐晓芙或苏文纨撮合成一对夫妻,其实根本原因还是门不当户不对,家庭悬殊太大。如果真把方鸿渐和唐晓芙或苏文纨撮合成一对夫妻,恐怕往下就不好写了。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大改变。原来全国几乎一个样,家家户户差别不大,甚至城市农村相差也不大。可现在,城市已是日新月异,农村的年轻人已经不甘心窝在贫困落后的农村,纷纷到城市打工挣钱,并想方设法地在城市安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贫富差距的日益悬殊。文青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一点。目前,文青所在的单位是事业单位,干工地除了工资还有工地补助,能够多挣点钱,比一般的单位强多了,这也是文青能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干工作的原因。如果单位太差,文青可能就像秦风一样,早就辞职了。除了想多挣钱,文青心里还有些升官的野心,梦想着有朝一日升职提拔、飞黄腾达,这可能是他多年来当学生干部种下的“恶果”吧。文青不想把这种野心归结到儒家文化上,可实际上这就是儒家思想这个传统观念对他的影响,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已经深入脑髓。为官一任才能强化自己的自信和自尊,为官一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为官一任才能造福一方,也只有为官一任才能美名远扬。可是现在,文青只身借调在外,升职无从谈起,前途一片渺茫,就像一个天空中的风筝,随风摇摆,飘忽不定,但又摆脱不了牵着他的那根线。

回到工地,文青的心彻底踏实下来。他决定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挣钱养家,改善家庭状况,其他的事随遇而安吧。因此,他从来不主动给甄丽、楚晶晶打电话,自己没有手机,她们给他打电话也不方便,因此他和甄丽、楚晶晶之间的联系就像中断了似的。这样倒也清静,安心工作、读书,心无旁骛。利用这段时间,文青又看了一些中外名著,这是他最爱读的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