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房(二)(2 / 2)

加入书签

瑾瑜目光温和,静静地听她们说完,才点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寒家小户出来的人做了官,如若没有特别的机缘,一般都要一步一步的来,一级一级的熬资历,有的甚至要平调数任才能得到一个升迁的机会。这样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般成为一省大员或者更高进入内阁的时候都是年过知天命之年了。不过这样却有一个好处,便是胜在稳扎稳打。”

话风一转,又道:“而凭借家族的庇荫或许仕途之路比常人平坦些,但一旦家族式微、大厦将倾或者被某个人牵连进去、获罪倒台,那么试想,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豪门出身的子弟也并不是安枕无忧的,为了自己的家族声誉更要谨小慎微,不然稍微行差就错惹得圣心不在,那结果只会比普通百姓来的更加悲惨。”

“那县主的意思就是说当官怎么样都是不好的,反倒不如平民之家来的舒心?”芳樟瞪大眼,不由提高了声音,感觉自己有些接受不能。

瑾瑜失笑,摇摇头:“这样却也不尽然,否则天底下的读书人怎么会都幻想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都想有一日能为官做宰,封妻荫子。萧家就是几代人都走了科举之路并都颇有建树,才有了今日之名望,宅第之规模。然后你再想象一下平民之家的生活,锱铢必较,斤斤计较。从这方面说总归还是当官更能惠泽后代。”

三个丫头都低头思索瑾瑜话里的意思。

瑾瑜不禁笑出了声:“好了,这也只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见解,说不上对或者是不对,你们也别纠结了。”她微笑着转移了话题,“索性今晚没什么事体,香柳和芳樟你们便与我说说这府里具体都有哪些姨娘。”

香柳也微笑起来,斟酌了一下道:“算来大舅老爷前前后后共有五位姨娘,大房的连姨娘,肖姨娘您都知道了。据说大舅老爷外任之前还有一个得宠的姨娘,闺名叫红袖的楚姨娘,原是大舅老爷的贴身服侍的丫鬟,因从小跟着大舅老爷在书房里伺候,也粗通笔墨,说是还有些才情,极得大舅老爷的青睐,大舅太太生了鸿少爷之后应大舅老爷的要求便同意给红袖开了脸。之后刚被大夫确诊有了身孕,就立马被抬了姨娘。只是没想到红袖却是个薄命的,当时怀着身子跌了一跤,据说当下就见了红,后来也没有救回来,母子两个一尸两命。”

“还有一个便是跟着大舅老爷赴任的孟姨娘,她是大舅太太的陪嫁丫头,曾经还生了个哥儿,却早早的便夭折了。却因貌不出众又不知情识趣,后来跟着去了扬州也没再剩下个一儿半女的。现如今在家庵里吃斋念佛,心如死灰过的跟姑子似的,等闲是不出庵堂的。”

“再一个便是沈姨娘了,她年纪最轻,是大舅老爷回京之后才纳进来的。好象是大舅太太的远房亲戚,当初家里遭了难来投奉国公,被回娘家的大舅太太一眼瞧见,说是当时便觉得喜欢。后来接她来府中小住,大舅太太说她极投自己的缘,也不忍放她离开了,就禀告了老太太,争得她老人家的同意后,那姑娘便成了府里的沈姨娘。”

“哦?那她可入了大舅舅的眼?”瑾瑜对大舅母的做法明了的笑笑,出声对着香柳问道。

“并不曾,因她年轻,又有才情,刚开始大舅老爷去她房中还算勤些,但是这沈姨娘为人冷淡,对谁都是不冷不热的,一年四季也难得露个笑脸,大舅老爷慢慢的也不耐烦了,对她那里就淡了。”

这时芳樟点点头也插话道:“我还听说,这大舅老爷等闲不去沈姨娘那里,却也不见沈姨娘失望丧气,原本如何,后来还是如何,整日里关在自己的院里弹琴吟诗,与府里的人也没有什么交往,平日见了只与绮姑娘还能说上几句话。”

真有个性!

如此说来,她的性子跟歆绮还真是有些相似,怪道两人能谈得来。

可是这样的话,那大舅母拉外援的计策并未达到她想要的效果,这府里连姨娘依然风头一时无俩啊。

虽然如今连姨娘被禁足在了兰芳轩,就凭她能与名门出身又身为正妻的大太太分庭抗礼这么些年,自己可不会相信连姨娘会就此沉寂下去。

瑾瑜顿时摇头清叹。

这大房,还真是一团乱麻啊。

果然母亲的警告是对的。

*——*——*——*——*——*——*——*——*

感谢萨洒姑娘,早上醒来,看到第一份评价票,第一次打赏,心里真的很温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