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御书房的匾额(1 / 2)

加入书签

少年天子诸厚昭明天将临朝议事。swisen.com(看啦又看♀手机版)

得知这一消息,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杨亭湖杨大人长长舒了口气,压在心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少年天子上次临朝还是在一个月前,整整有一个月时间,少年天子竟然没有露面。

杨大人多次要求进宫觐见,但都被长公主拒绝了,说是皇上正在闭门研修一门武技。

杨亭湖并不相信长公主的这一说法,曾任太子少师的他,是皇上曾经的老师,当然了解皇上的脾性,自小顽劣叛逆的皇上,虽然喜欢习武,但他从来就没有安静过哪怕一个时辰,又怎么可能会耐下性子闭门一个月足不出户呢?

因此,他一直怀疑皇上是不是离宫出走,又闹什么幺蛾子去了!

而最近一个月的批红,从字迹上判断,就没有一份是皇上亲笔的,全部都由长公主代批。这更增加了他的疑虑。

当然,长公主批红,这并没有违背体例,因为这是先皇的安排。

先皇临终遗旨,太子继位年少,长公主在下嫁前可代太子决断朝政数年。

这位长公主也确实贤明聪慧,处理国事大气从容,批红更是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长公主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皆得益于她早年曾隐姓埋名就读于西山书院,受到了书院良好教育与锻炼。

长公主贤明,受到朝臣们的称颂,更得到大旻帝国子民们的敬仰。可她毕竟是长公主,不是大旻帝国的皇上,那个叛逆的少年天子诸厚昭才是国之根本,这一点,所有大旻帝国的朝臣们心里都很清楚。

可一国之君居然一个月不见朝臣,这能不让他这个内阁首辅忧心忡忡吗?

好在,少年天子在隐身一个月后,终于出现了,杨首辅也终于如释重负。

送走传旨太监钱宁后,杨首辅转回文渊阁,对值班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李梦阳及户部尚书秦勤道:“两位大人,准备一下这几天待奏议题,明天上朝庭议。”

户部秦尚书皱眉道:“这几天,接连收到幽州、豫州等北方府县奏折,说是北方春旱严重,希望朝廷出面赈灾!”

兵部李尚书也皱眉道:“阳谷关总兵耿飞虎送来八百里急报,北漠国小王子率领一队狼骑在关外攻城掠地,抢夺财物,并屠杀了几千个大旻子民!”

杨亭湖听完,叹口气道:“接连的天灾,大旻帝国又不太平了,明天就选这两个议题,其他的事就不要庭议了!”

…………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二天黎明,紫禁城太和殿前钟磬齐鸣,三声鞭响后,少年天子诸厚昭终于施施然上朝议政了。

群臣山呼万岁后,钱宁宣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户部尚书秦勤急忙出列,奏道:“幽州及豫州一十八县遭遇春旱,请求朝廷赈灾!”

钱宁收了奏折,供在御书案上,少年天子打开看了看,问道:“幽州豫州的官仓难道无粮?”

秦勤奏道:“北方粮仓,在去年年底前已被军部调空!”

诸厚昭皱眉道:“杨卿,你有何良策?”

杨亭湖奏道:“只有征调江南官粮援北赈灾。”

诸厚昭挥手道:“那就速速征调,户部派员督察!”

秦勤应了声‘遵旨’退回朝列后,兵部尚书李梦阳接着出列奏道:“启禀皇上,阳谷关总兵耿飞虎八百里急报,北漠国小王子率领一队狼骑在关外攻城掠地,抢夺财物,并屠杀了几千个大旻子民!”

少年天子听罢,脸色顿时铁青,不待奏折呈上,便将御书案拍得山响,吼道:“我大旻帝国的军队为什么不出击?帝国的血性何在?还急报,报什么?报来报去,那个狗屁的小王子早就跑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