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一一五章 有一些风景 是历史残篇(2 / 2)

加入书签

几个满族服饰的文武大臣围着一个棺椁,其中一个更是握剑高喊:“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

而此时旁边一个身材高大,目中精光四射的大汉面对几个大臣和剑光没有丝毫的畏惧,同样高声回喝到:“放肆,诸王贝勒们尚未开口,哪有尔等说话的地方,还不给我速速退下,不得乱了纲常”。

说着话,身材高大、大声回喝的大汉急忙走进了一座宫殿,宫殿上方书写着“崇政殿”三个大字。

这时候,宫殿内,已经吵成一团。

“我同意大阿哥豪格继承大统”说话的是一个身着黄色蟒袍的大汉“大阿哥正值壮年,人才出众,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而且久经战阵,屡获军功;我们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大臣共同拥护大阿哥豪格继位,两黄旗贝勒大臣誓死效忠。愿大阿哥早日登位,天下太平”

此时,看大家的穿着,正是北方夏季末的天气,大殿中这时候挤得满满当当,有着数十人左右,基本身着蟒袍或者满族传统服饰的男人,以及几名汉人服装的大臣,只有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四十多岁仪态万方的女子眼角眉梢带着伤感,旁边两个宫女静静侍立,打着蒲扇。

另外一位穿着蟒袍的大汉冷笑道:“好一个正黄旗誓死效忠,好一个正值壮年,好一个容貌不凡,难道继承大统变成了戏园子不成???

先帝在时,时常夸十四阿哥,朕爱尔过于诸子弟,赖尔独厚,以尔勤劳国政,恪遵朕命故也。这都是先帝的原话,而且十四阿哥刚刚而立之年,又何曾不是壮年。

要说战功赫赫,十四阿哥更是我们满族第一勇士,随先帝鞍前马后,甚至统军出征,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屡立大功,这大清的疆土有一大半都传着十四阿哥睿亲王的英名”

这时候,另外一个身着蟒袍的男子大喊道:

“太祖遗诏可继位者也有我多铎之名,大家若不从,便立我。”

殿外拔剑的几个大臣也已经趁着大家争执之时进了大殿,其中一名大臣急忙道:

“索尼、鳌拜、图赖共同见证,太祖遗诏,肃亲王豪格之名也在其列”

开始在殿外回喝的大汉,也就是十四阿哥多尔衮冷眼说道:“那就立长,那当立礼亲王代善”。说罢眼里的精光更甚,望向一个角落里的老者。

礼亲王代善,见十四阿哥多尔衮点自己的名字,不由得如坐针毡,毕竟已经60岁的他,已经很久不问朝政了,赶紧站立,几边拱手,以便两不得罪,说道:“睿亲王若应允,诚为国家之福分;否则,肃亲王为帝制长子,亦可承继大统。”

这时候,被大家称为大阿哥,而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共同拥护誓死效忠的豪格,也站了起来,说道“我福小德薄,焉能堪当此任”说罢,拂袖而去。

随着豪格的离去,正黄旗、镶黄旗两黄旗的代表也纷纷离座,先前的几名大臣索尼、鳌拜、图赖等齐声道:“我等食帝食,衣帝衣,帝制于我,恩比天高。若不立皇子,我等愿从先帝与地下。”

先前被多尔衮指名的老臣代善见双方僵持不下,想想自己也没有可能做皇帝,于是也打算退出这场辩论了:“我虽先帝之兄,但因年事已高,不与朝政,朝中之事一概不知,如何议立?”说完,也缓步退出了崇政殿。

眼看大家意见不一致,越来越难以达成一致,十四阿哥多尔衮偷偷看了一眼角落的中年女子,大声开口说道:

“尔等所言甚是,按照我们大清例律,皇子继承也有道理,那既然肃亲王谦让退出,各家又争执不休,那便拥立先帝的第九子福临为新帝。而福临尚在幼小之年,须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我左右辅政,待其成年,即当归政。”

此话一出,整个崇政殿完全安静了下来。你看我我看你,一下子打乱了还在场的大臣们的小九九。

“我阿济格也是先帝嫡子,也是战功累累,也掌控白旗多年,要论摄政,为什么十四阿哥独独不把我放在眼里?”一旁的阿济格出言不逊。

“十二亲王,稍安勿躁,太祖如何评价王兄?难道你都不记得了吗?”说话的是多铎,也是阿济格和多尔衮的同胞兄弟。

被称为郑亲王的济尔哈朗连忙站起来应声:

“辅佐朝政乃是本王本分,至于立福临之事,尚请庄太后斟酌,请各位叔王大臣共议”

角落里的女子轻咳一声:

“争来争去也没个头绪,既然这样,睿亲王、郑亲王,国不可一日无君,福临虽然年幼,但毕竟是先帝嫡子,可继大统。那福临大位之后,就有劳二位勤而辅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