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零一零章 碧海蓝天间 秋季大会战(2 / 2)

加入书签

“我们只是一家小公司,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比别人多用心,任何事情多想几种办法,多注意每个细节,把每次沟通当做一种仪式,把每次合作当做一次朝圣,每个员工都以服务海蓝为骄傲,用高于海蓝的标准服务海蓝,自然就会赢得尊重,赢得机会”

“尤其是服务政府机关,看政府部门有那么好的资源,调动人员、甚至公安部门、交警部门、社会志愿者轻而易举,这就好像一场战争,我们有十万大军,只要我们理清思路,做好排兵布阵工作,自然无往不利。”

“小公司是最不容易的,小公司的创业尤其不容易,一个小公司的创业者要比很多大公司的老板更累,更专业,大公司可以有资金优势、资源优势或者品牌优势。

一个小公司只有靠自己,要懂财务、要懂管理、要懂设计、要懂文案、很多时候还是工会主席的角色,所以一个小公司的创业者一旦有机会做大,一定比很多传统的大公司更有机会,更稳健,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希望牢牢地立足绿岛,至于是不是要进军全国,做大型的广告公司,这个要看机缘”

正是由于李强和海川公司几十个人的全力参与和支持,各项工作进展的尤其快,而李强和崔宁成为朋友,发自肺腑的这一番话,也使李强的海川广告成为龙国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按照李强的说法,如果政府部门有小公司的专业态度和创业精神、如果公安机关有创业公司的服务精神和态度、如果主管部门有创业公司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不抱怨精神,那简直就是大同世界,社会的犯罪率将会大大降低、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将会大大提高。

而所谓的创新首先是把基础工作做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像把产品做到极致一个道理。

当然,李强对海蓝的成功也有着很多的想法和总结,也经常和崔宁探讨:

海蓝诚然是绿岛,包括全国的一面旗帜,也是龙国企业学习的榜样,但是很多企业学习海蓝,只看到了海蓝成功的一些表面现象,比如说质量管理、比如说敢于提出进军世界500强,比如说大量的媒体广告,真正看懂海蓝的企业和企业家并不多。

因为海蓝创业的1984年,是在龙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很多服务行业还是高高在上,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海蓝是较早一个把顾客当做上帝,用心去做事、去服务、去赢得信任的企业之一。

至于海蓝成功的更多秘密,包括在90年代初,就认为自己可以和世界一流竞争,包括德国和东洋国,那个时代在国人眼中,他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是龙国企业不可企及的。

于金龙董事长则高瞻远瞩,明白了“师夷技长以制夷”,以及“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让海蓝最早走出了国门,然后还要走向世界。然后又用世界的赞扬来刺激国内市场和舆论,从而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所以,作为海蓝的服务公司,也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把服务做到最好,当然也要成为龙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广告公司。

当然,作为一起热气球主题的大型活动,崔宁也学会了热气球的驾驶,在短短几天成为一个优秀的热气球运动员,叫澳大利亚方专业运动员、尤其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热气球俱乐部,其负责人贝克大为敬佩。

贝克说崔宁有着热气球运动的超级天赋,甚至邀请崔宁加盟自己的俱乐部。崔宁知道很多运动项目和策划思维都和自己极为特殊的体质有关,所以也就笑笑,毕竟热气球只是活动的一部分,自己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但是,十月初,碧海蓝天间,热气球一个个升起在海滨、升起在旅游节的主会场、升起在海蓝分公司的店面门口,极为冲击力的色彩和时尚感,还是一下子抓住了媒体和海蓝高端电视的消费者。

收到海蓝秋季活动的请柬,以及邀请各媒体的主编级领导和家人孩子参加,这在假期以往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次竟然出奇的顺利,媒体不仅100%的表示来参与活动,包括参与热气球驾驶体验的人数远远超出预期,每天都要排队,龙国人又有一个很可爱的习惯,就是人越多的地方大家越觉得机会难得,愿意体验,秋季的活动可以说在崔宁的主导下获得了极为瞩目的成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