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大汉华章(35)(2 / 2)

加入书签

在那之后,漆器的地位渐渐下落,成为了一种稀少而珍贵的工艺品,而不是日常用品。

众所周知,当一样东西逐渐脱离民众生活而被抬高了地位,又被放入展示柜的时候,便意味着它的市场空间将大幅度萎缩。

而这一过程,因为夏安然的存在势必提前。

瓷器比之漆器的优势便在于可以大批量大规模地流水线化生产,其制造环境的制约性也比漆器小了许多。

现在中山国已经在造第二个长窑了,同时还造了一个馒头窑。这个窑炉夏安然打算完全以煤为燃料,配以加高加粗的烟囱和耐火砖。如果没有意外,这个窑炉的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中山国的瓷泥质量有保证,匠人们的手艺也在屡次摸索中日趋娴熟,在“匣钵法”以及“堆塑法”被逐渐掌握之后,中山国已经可以产出较为大型的器件了。

前几日,一匠人突发奇想,在瓷器上釉后,用另一条瓷泥刻了个旁的图案,然后安上去做出了浮雕效果。

受此启发,匠人们还无师自通地试着用不同配比的釉料在上头填色。虽如今使用的釉料流动性很强,但是对于浮雕体来说只要角度控制好,影响反而不大。

同理,凹陷的纹路也利于上色,虽不可避免会出现滴蜡产品,但效果已经让当地的匠人们惊艳无比了。

夏安然默默看了眼放在桌案上被人拿来献宝的瓷狗,以他纯业余的目光看来,这个和博物馆里头展示的唐三彩的色彩和形制已基本无差。

除了唐三彩是陶器,他这是瓷器之外,要说不同,那便是匠人们在他的要求下还在努力避免滴蜡、溶色-情况,而唐三彩则乐于见到釉色互溶后所产生的自由随意姿态。

反正几乎每次看到开窑后的产品,夏安然都会有见证历史的感觉,他捂着心口满足地叹了口气,有一种作为一个穿越者的微妙骄傲感。

这些商人们可不知道小国王是在用什么眼神看他们。被众多漆商推举出来的主要发言人是梁国来的一个商人,他恭敬开口,用词极其谨慎。

梁国是他叔叔刘武的封国,同为诸侯国,又有一份亲戚关系方便攀谈,是此人被推出来的主要理由。

面对商户们小心翼翼的试探,夏安然坦言他在未来短时间内,没有放弃收购漆籽的打算。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的面色便露出了几分为难,但能够坐在此处的都是千年百年的狐狸,夏安然自然不会将他们如今这番欲说还休的姿态当真。

他是当今九皇子,又是藩王,坦白说以他的身份,能约束他的人一个手就能数得过来。而且他也没打算弄一个“礼贤下士”的贤王人设,如此,夏安然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在这些人开口前用相当不客气的口吻说道:“尔等所来为何,本王心中有数。”

“正好,本王也有一笔生意……想要与你们谈谈。”

他看着这些主动送上门来的商人露出了和善的笑容。

中山国此前所收集的漆籽数量并不算少,但是受制于冬日的交通也算不上多,约莫也就辐射半个河北省,当中肯定还有遗漏。

就如今的情况来说已经够用,但是这样的收成量在他想要将蜡制品做成一番事业的时候,就会被限制,所以夏安然和这批人谈了一笔生意。

这些人最介意的其实并不是损失了春季的漆,而是损失了漆却没得到好处。

所以当夏安然提出中山国可以以较之于零散收入更高一些的价格,来从他们手上收购漆果之后,这几人立刻就开启了和他讨价还价之举。

显然,夏安然的提议很合他们的心意。

将零收转为供应商供货,夏安然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看似就价格来说他吃了亏,但是到底谁吃亏还不好说。

对于靠近中山国的农人或者有官方负责集散运输的农人来说,他们依然会选择将货直接运到中山国以赚取更高的收购价,而会将种子卖给商人的则多半是偏远地区,或者消息不灵通者。

这些人于夏安然来说本身也不是直接的供应商群体。相反,向这些商人收取货物的价格虽高,但对比他去当地收料的成本来说可以说是低廉。

现在的许多农人都不敢相信游商,他们比起短暂的利益的更害怕得罪前来收货的商人。所以寻常商人在没有被相熟的人带入的情况下,势必无法轻易收购到需要的货物。

夏安然的优势在于他是官方收购,中山王的名头哪怕出了中山国也很好用,而且他又是联合了当地想要为人民创收(顺便多收税)的县官,有一定的公信度。

更何况漆商还有一个天然优势,他们比谁都清楚哪里有漆,哪里漆树种好。

最重要的是,供应商供货比起零散收获来说,其最大的好处是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夏安然等于用非常低廉的价格“雇佣”这些漆商来进行筛选和预处理的工作,而他则可以将这一部分精力节省下来放在别的方面。

以后还能够进一步得要求这些供应商提供含油量或者含蜡量更大的树种,而有他这一头的利益链在,这些商人在未来就有可能督促其下游供应商着重培育经济树种。

这便是市场决定下游经济链。

他在这个世界的身份也足够高,自不必担心供应商们联合起来压价这个问题,最后谈定的价格双方都表示可以接受。

和这些商人谈妥之后,夏安然还请他们去中山国的“商业街”参观了一圈。

负责陪同的小吏们回来说,这些商人刚刚踏进商业街,看到了被收起的顶棚就来了精神,然后他们如夏安然所料的飞快找到了高阳那边匠人设立在这里的商铺,当场将商铺内的现货全数搬空,还下了不少订单。

这个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是高阳县人,这些匠人们从高阳县送来原材料芦苇帘,然后在中山国完成和蜡纸的拼装,借由中山国的地理位置优势远销南北。

在夏安然下邀请的时候,坦白说高阳县县令对此有些犹豫。

但是身为高阳本地人的县丞却对此十分看好,他跑遍了好几户人家,说动了乡老,开了不知道几次动员大会才将人请了出来。

为何会如此困难……其实是因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需要离开故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便是身份由农转商。

在此不得不提一句,汉代的商业制度有多坑。

在这个年代,只要你的货物进行售卖,哪怕你是从池塘里头钓到了一尾鱼卖给了随便看到的某个人,也要交商税。

理由很简单,山水池泽是哪儿来的?这都是国家财产。你利用国家财产谋个人福利,不问你收罚金就不错了,难道还想逃税?

这也就罢了。但自家农产的富余产品拿来卖给了乡里人,也要交商税。

工匠们出售商品,也要交商税,帮人代加工,也要……总之,基本上货物的交换都包含了商税,而且都没有小额免税的概念。

当然,这是理论来说,实际上操作还是根据实际的来,合理避-税那都是本能啊。

可是,有一种人是无法避-税的。

作者有话要说:我没忘了多多……多多不是鸭。

刘小猪真可爱!!想捏水泡脸!想要捏胖屁股,想要拽羊角辫(喂!)

刘小猪那绝对是这两句的标准典范。

其实在他的朝代除了外戚之外真的还有很多将才,这些人都在后面惠及他的子孙,然后就有人说如果刘彘在当时用了这些个人才,他后半段的征伐生涯应当不会这样结尾。

小声咕叽:如果他一直打胜仗的话其实国民消耗不会那么大,事实上早期战俘很大的冲抵了国内的民役,很多工程就是他们干的。

但是这里其实要提一句,汉代很多兵士的损失……其实和将领并不那么珍惜士兵有关。

包括卫青霍去病,他们将士兵当做是消耗品。

但这就又和汉代的兵役制度有关了。

二十三岁开始服兵役,一种是中央卫兵。一种是边关做兵卒,还有地方兵役,每个国民都会轮到这三种。

中央卫兵待遇最好,需要服役一年,来回路费中央报销,工作期间包吃包住包衣服(不包媳妇),退役时候皇帝备酒席款待,面子里子都有。

戍边待遇很差,路费自己付,但是服役期限是三天。

你没看错,是三天。

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其实他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锅得送给秦始皇。

皇朝的前身就是王国,一个王国也就一个省那么大,再大也就两个省,如果以省为单位,从家里到边关估摸着也就走三四天最多了,毕竟是壮劳力。

加上戍边3天,来回也就十来天,谁都负担得起。

但是变成皇朝之后,一走走五六个月,全自费,走了5个月服役3天又要回来,谁吃得消?

这其实是秦皇朝没有注意到这个……

顺带一提,陈胜吴广的起义就是在服这个兵役的过程中。

(小声bb:换我我也……咳)

但是到了汉朝有了改善,你不愿意戍边,行,一天100个钱,三天300交给政府,政府找人去替代你。这些钱就给对方。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方有1000个人不愿意戍边,就有1000*3天的空闲,有一笔300*1000的巨款当做赏金,然后政府就会找愿意拿这笔钱的人来顶这3000天。

当然因为3000天太多了可能找了5个人来顶,每人就能拿到60000钱,需要服役一年半。

是不是很人性化?

地方兵役也比较简单,每个地方的壮丁都要被拉起来在检阅和训练,一年一个月,根据地方需要精心训练。

比如靠海的就练海军,当然也要接受基本教育。

关键时候一旦开战,三种兵都可以被调动。

除此之外每个人还有为当地建设劳动的义务,也就是役啦,汉代是一年一个月。

——所以你们看,对于边关的将领来说,我连来戍边的兵士的脸还没看清楚人家就走了……简直黑人问号脸。

人都不认识自然也谈不上爱惜啦。

但也有意外,比如主要带自家人上战场,这种一般都是武将世家了,都有自己的班底,比如李广就是。

但是我觉得吧,我们看史书不能站在后世的角度,比如看汉武帝就觉得他任人唯亲了(喂不是你自己说的吗)那人家也是真没办法。当皇帝的想要找到个靠谱的下属也不容易啊,自然就相信了“近朱者赤”“物以类聚”“家学渊源”这样的话啦!

话说他用成功过的外戚好像只有卫家一家,后头的那谁谁和那谁谁简直是……(指指点点指指点点)

japan又叫做漆你们知道咩?虽然当时知道的时候我也有些小小的不甘心但是后来想想……呃,这是必然的发展鸭。

漆器的制造工艺是在木料上不停得上漆,上几百层,然后在干了之后用刻刀镂刻。这一层漆干透起码要三四天,所以一件产品的制作时间可想而知。

当然民间使用的漆器肯定不像皇室那么奢华,但是为了防腐,四五层还是要的。所以一件漆器的价格定然不会便宜到哪儿去。

漆器是取代了青铜器,而瓷器(or陶器)则是取代了漆器,将它们从日常用品推为了观赏品。

这一点从最早出土的秦汉漆器是碗、盆这类日常用品,到明清时候大部分是赏玩摆件(当然也有杯碗,但是那多是成套的观赏价值高于实用价值)并且制作工艺越来越复杂就能看出来了。

漆器的没落是在宋朝以后,它在宋朝时曾经和陶瓷平分天下,然后实在是干不过瓷器。毕竟宋朝的瓷器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巅峰。在明清之后更是不提了……就连漆树的种植也越来越少。

但是在日本不一样。因为日本的环境很适合漆树生长,而且日本的瓷矿很少,所以他们想要捣鼓瓷器也很难。

就像中国不用漆蜡,也像中国不喝抹茶一样,这个怎么说呢……我在看到有些评论时候都说中国是去其糟粕弃其精华,这个就很不对了。

先不说抹茶这东西在没有改良之前宋朝是怎么玩成花到最后懒得玩的,也不说在“抹茶”的巅峰宋朝除了抹茶外,文人们还有各式各样的别的玩法,但这些最后都被炒青取代的原因当然是老祖宗觉得炒茶更好喝啊!

会这么说的人有多少是真的喝过原生态抹茶而不是购买的商品的?我自认是喜欢抹茶的人,但是那个…………嗯。==不好喝。

只能说是历史的自然(残酷)淘汰吧。就和隶书淘汰小篆,小篆淘汰大篆、再往上淘汰甲骨文一样。

如今也有人在做漆器的复兴,想要和日本一争高下重新夺回“世界上最好的漆器”之名,因此也在研究古技法,然后努力做推广。

作者君是外行,只能看看热闹,但是我觉得每一个为了自己梦想而战的人都特别了不起!打call。

====

谢谢宝宝们的投喂!!!

那啥,月底啦月底啦!

搓搓手,你们还有木有营养液呀~(转来转去蹭地板)作者君很努力得榨干你们啦~~~快来给作者君看看你们的营养液库存鸭!

感谢舜羽x2、一只小巫鱼、一笑笑吖、一顾卿城、沉迷毛毛无法自拔、郎九的地雷

感谢柒藜x20、水颜x38、啾咪啾x10、左右x30、道是天凉好个秋x30、公良痴柏、千妃娘娘x18、艾尔德兰x20、润玉的天妃x5、莲蓉橙子馅x100、信步翠篁林中x50、羊羊爱吃肉x30、文刀x10、liu蝶x20、喜欢玩毛线团的猫x60、瑶泽x20、来自喵星的仓鼠团子x50、虫二x30、饮鸩止渴x10、逗小猫x148、瞅瞅抽抽x50、漫步漫漫x100、z君x7、阿九x40、黎明时的温柔x10、又又x10、陌默x20、不要be要hex10、悠扬的歌声x10、舜羽x10、linx31、子江x50、g_host、墨瞳x20、帝辛x30、花落尘香x20、0021x10、娟喵x50、两只赵赵x5、arnoldx5、糖果贱卖,一颗一百x20、蓝色x2、瓶子晓竹x20、jinguanzaici、╰彼时花开君不知つx65、听见、libraskyx10、杳沐溪x5、h.gx112、阿铁x20、郁墨x10、怜一x78、酒呀九x30、顾清梳x3、心悦君兮x2、草籽x300、寒露x20、瑾瑜x2、天色渐晚x2、络石x710、蓝息x50、月影朦胧x30、terzettox20、流云天疏x5、莫言白秋x3、繁花幺幺x10、千金酌裘酒x10、花间游不动x30、淡色小鱼x58、苏苏x10、nicoleung_x5、一只靓仔x54、王源出演地久天长x6、桔子树x59、笑碎酒窝x30、淮衣x20、飘缈x5、萝卜菲~x40、晏十七x10、耀阳x30、荒月x10、禁纹x9、黑与白x120、蜜蜜·若x2、不吃鱼的猫、悲伤x20、爱吃素的瑶瑶x10、爱太奢侈ex100的营养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