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形势突变(2 / 2)

加入书签

此时,日寇的援军已经到了开封兰封一线,和进攻开封的第二十师交上了火。

这支援军就是日寇的第三十五师团。

三九年二月,日寇在本土组建了第三十五师团,并于三月开赴中国战场,编入了华北方面军,成为方面军直属部队。

第三十五师团虽然只是丙种三联队制警备师团,但属新建,自开赴中国战场以来还未经消耗,人强马壮、装备齐整,其战斗力不容小觑!

日寇第三十五师团突然杀到,第二十师只得迅速脱离战场,并将消息报告给集团军司令部,于是,李四维便接到了撤退命令。

众将虽然不甘心,却也明白,撤退才是唯一的出路!

众将匆忙散去,各部迅速集结、开始撤离。

此时,城中的百姓已经挤满了街头,人人喜形于色……官军打回来了!官军打回来了!

可是,他们满怀欣喜而来,却看到了这一幕,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化作了错愕……官军咋刚来又要走了?

城中,李四维带着直属连刚转过一个街角,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颤巍巍地拦在了队伍前。

走在最前面的富察莫尔根连忙停下了脚步,笑容温和地望着老人,“老人家,你有啥事吗?”

老人吃力地把满满的一篮子玉米馍馍提到了胸前,缓缓地递向了富察莫尔根,满脸赔笑,“长官,贵军将士一夜苦战,咋不歇息一下?歇好了才有力气打鬼子呢!”

富察莫尔根笑容一僵,艰难地张了张嘴,“俺们……俺们……”

说着,他回头望向了李四维,一张大脸上满是苦涩。

老人也顺着富察莫尔根的目光望了过来,满脸疑惑。

李四维暗叹一声,上前两步,走到了老人面前,勉强笑了笑,“老人家,小鬼子的援兵到了,我们必须走了。”

“哦,”老人连忙点头,把手中的篮子往李四维怀里塞,“那你们快吃点东西,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

“是啊!”街边的百姓纷纷涌了上来,把手中的红薯、鸡蛋、馍馍往将士们怀里塞,“都是些带着便利的吃食,不会耽误打仗……”

百姓满腔热情,将士们却手足无措。

看着这一幕,李四维只觉面皮发热,鼻子却是一酸,“老乡们……”

听得李四维语气不对,百姓们连忙收了声,纷纷地望向了李四维,神色也忐忑起来了。

李四维暗自一咬牙,目光缓缓地扫过众百姓,声音颤抖,“我们是……奉命撤退……”

说罢,李四维把篮子轻轻地回了老人怀里,满面惭愧,“老人家,这东西……我收不起啊!”

说罢,李四维一转身,绕过老人,快步而去,脚步却有些飘忽了。

撤退!官军要撤退了!

百姓们怔怔地站在街头,呆呆地望着渐渐远去的将士们,不少人眼中已然泪光闪闪。

将士们垂着头,步履匆匆地往城外去了,有人满脸羞愧,有人眼眶泛红……

“吧嗒吧嗒……”

队伍匆匆朝城外开去,仓促的脚步声一声声地敲在将士们心上……让人羞愧难当!

就这样撤了吗?

咋能就这样撤了?

可是,形势比人强啊!

战机已失!奈何?奈何?

“用不了多久,老子们还会回来!”一个声音在队伍里响了起来,缓慢而响亮,那是将士们熟悉的声音,那是李四维的声音。

“对!”有人附和着,声音激昂,“老子们还会回来!用不了多久!”

“老子们还回会来……”

队伍里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地响着,“老子们还会回来……”

呐喊声汇聚在了一起,响彻尉氏城,向城外飘去,声震四野。

百姓们听到喊声,都是精神一振。

“官军还会打回来……”

有人激动地叫了起来。

“他们今天能打回来,迟早还能打回来……”

有人精神振奋地附和着。

“散了,都散了……要想等官军打回来,就要先活下去……”

也有人保持着冷静。

百姓们所求不多,一份希望而已!

哪怕那希望如何渺茫,只要还有希望,他们就能坚韧地活下去,忍受任何苦难!

这是国人的通性,因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坚韧顽强的民族!

河边,众将士正在登船,挺进队的兄弟们和来帮忙运送伤员的老乡们在岸上挥道别。

中间的河滩上,葛队长紧紧地望着李四维,神色肃然,“李师长,俺们会紧紧地盯着这些鬼子,一有机会就通知你们!”

“葛队长,”李四维迎着葛队长的目光,神色凝重,“最近一段时间,先不要轻举妄动……”

葛队长一怔,轻轻地点了点头,“俺明白了,活着才能继续抗战!”

“那我就放心了!”李四维露出了笑容,“多保重!等我们回来!”

说罢,李四维一转身,大步流星地向河边走去,步履沉重。

如此退去,他何曾甘心?

可是,不甘心又有啥用?

战机已失!

上了船,李四维已是笑容满面,一扫船上众将士,“都板着个脸做啥?这一次,老子们可是打了胜仗呢!”

廖黑牛连忙附和,“嘿嘿,狗日的小鬼子也不禁打嘛!等过几天,老子们再打过来!”

“对,”众将士精神一振,“过几天再打过来……把新来的小鬼子也打光!”

“这就对了嘛!”李四维笑呵呵地摸出了烟,掏出一根叼上、点燃,美美地吸了一口,一脸的满足,“这次回去,老子就不缺烟抽了!”

众将士一愣,哄笑起来,“还有罐头吃、有酒喝、有牛皮吹……”

对于他们来说,胜利暂时只是一份希望、一份信念,罐头和酒却是实打实的好处。

当然,还多了一份吹牛的资本,“那一次,老子们突袭尉氏,把小鬼子打得屁滚尿流的……”

李四维一行回到西岸时,天色已黄昏,捷报传开,留守的将士们少不得又是一片欢腾。

夜色朦胧,第十四师团司令部里灯火通明,井关中将设宴款待了三十五师团师团长前田少将,但是,宴席上却不见半点儿欢乐气氛。

宴席草草散去,井关中将房门紧闭,独坐桌前,伏案疾书:

……今日之败,实乃我毕生之最大耻辱!奈何,调令已至,不日将归国整训,今日之耻,唯有铭于五内,待整训完毕,当重返支那,一雪今日之耻……

这一战,第十四师团疲于应付,几近崩溃,幸亏第三十五师团及时赶到,才得以摆脱困境。

但是,一个甲种常设师团,却要依赖一个丙种警备师团的救援才能脱险……这样的遭遇,让这位陆军中将如何能释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