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软禁(2 / 2)

加入书签

知府显而易见的松了口气“是普通贼人?”

“普通贼人谁敢来官家府邸?”知府夫人起了疑心,这么一句话提醒了白黎两人,自古以来就是民不与官斗,他们这次直接对上知府有些鲁莽了。

正思量着如何补救,那管家就来回话道“大人,夫人,小的在西苑那边查到了些东西。”

“什么东西?”知府厉声道。

“是几个字,写的是劫富济贫。”

白黎和福王世子一乐,怎么忘了这一出,民间素来有豪侠,劫富济贫,以武犯禁,更有厉害的落草为寇,占山为王,收留苦命人不说,还专做那等子杀不仁之官的事!江南物价上涨,已然有些乱相,自然就有看不过眼的人做一些仁义之事了。

这借口好!

辛苦郑肃希了!

知府和知府夫人对视了一眼,两人齐齐出门“走,去西苑看看。”令人看好正院,便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压根儿就没想到两人已经进了屋子,饶是你外面围成铁桶一块,今儿那些书信只怕也要落入他们的手里,只是这些灯火影子着实有些麻烦。

白黎两人硬生生等着知府夫妻查验完毕,折腾到丑时回了正院入睡,又等到接近寅时,才敢摸着黑下了房梁,点了两人睡穴,这才打开了机关,拿走了东西。

寅时三刻,三人在知府宅邸外会面。

郑肃希扬了扬手中的卷宗“我拿到了这知府和瑞王世子覃宿的信件,里面全是商量的起兵之事。”

“我们找到的是他和贺王的往来书信。”白黎扬眉不甘落后“看来这知府还挺有心机的,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

“不过这覃宿和贺王……谁才是幕后主使?”福王世子有些懵,这个知府怎么两边信件都有呢?

“我猜是贺王。”白黎敲着卷宗笑得一脸冷漠。

“我也是。”郑肃希开口“覃宿这个人……不像是能收拢江南一带诸多官员的人。”

“更何况他至今还在京城待着吧?没出过京城,没见过这些官员,这些人能信他?能听他的?指不定背后有什么阴谋呢!”郑肃希素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这群害群之马。

“不过咱们查贪污案,你们就没找着往来账本什么的?”福王世子惊异之下开口,怎么全是书信,就没有账本?没账本他们怎么打开缺口?

“这倒是个问题啊!”白黎道“不管啦,先回去伪造一下书信,争取在卯时前把东西放回去,别打草惊蛇!”

“这么急?能行吗?”郑肃希深深的表示怀疑。

“先伪造上面的和壳子呗,里面的到时候再说!”白黎可不打算现在就堂而皇之的告诉这群人他们已经拿到了部分证据,真要是惊了这些蛇,后面的路岂不是要难走很多?

“先撤!”福王世子当机立断。

天明之时,丫鬟去唤唐玥起床,呼之不应,又见唐玥面色潮红,多汗,匆忙之下急忙去禀告东阳公主,东阳大惊失色,立时叫人去宣太医,自己则匆匆忙忙披了衣衫去见唐玥。

他父皇可是把唐玥交给她的了,这要是唐玥在她这里出了什么事,她可没法交代。

更何况,这唐玥入宫的借口还是因着她病重想见人,唐玥在她宫里出事,她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啊!定国侯府是父皇亲信,更是她看重的后路!出不得岔子!于公于私,唐玥都得平安!

后宫水深,不比前朝都是笔刀,后宫这胭脂刀,刀刀见血的!东阳怎么说也是摸爬滚打的活了下来,深谙活命之道,处处圆滑。

这次请太医,请的也是高院判。

熟人,又是医术好,绝对不会害唐玥,真出了岔子,她也能撇干净不是?

“高院判,阿玥这是怎么了?”东阳担忧道。

高院判收回手指,轻轻摇头“先是受惊,又是风寒入体,心神不守之下风邪攻心,五脏失调,昨儿又堵了心脉,这病啊!多是心病!得养!”

东阳似懂非懂的点头“您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我一定让丫鬟们办到!”

“先熬小米粥,取米油喂她,再照这药方子,三碗水煎一碗,服一道,醒了之后让她用膳,清粥小米即可,然后用安神汤吧。”高院判琢磨着唐玥昨儿指不定遇见了什么事,宫里风言风语的传得快,他也有所耳闻,事关平王府,还有那位二公子和方姨娘,家事难断,更何况唐玥这糟心又复杂的关系!未婚夫在外,自己又没过门,那两都不是什么省心的。

唐玥这厢传了太医,那边皇帝就收到风声了。

“你是说唐玥病了?”皇帝扬眉,旋即开口“病了好啊,吩咐下去,让郡主在毓秀宫养病,一应东西全挑好的用,不得有误。”他目光灼灼,潜在之意是指定了唐玥只能在毓秀宫了。

当然,唐玥入宫的消息也瞒不过太后。

“唐玥这丫头是昨儿入宫的?”太后拨动佛珠,面上表情很是令人深思。

回话的丫鬟点头“是的,昨儿说是东阳公主病了,想见郡主,这才传召入宫。”

“东阳病了?我怎么不知道?”太后起了疑心,眯着眼思忖“去打听打听,昨儿郡主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

“是。”丫鬟回,悄声出了房门。

嬷嬷端茶过来“娘娘是怀疑郡主这病……”

“太医的说法是情志失守,心神不宁,又遇风邪入体,我倒是好奇她昨儿经历了什么?才弄得自己这般狼狈。”太后已然怀疑起了昨日唐玥入宫的缘由“这一个个的前仆后继的往江南跑,姜觅已是出了事没了,总不能再让唐玥也出事。”太后叹气,嬷嬷知道太后这是伤感姜觅和郑肃希有缘无分之事,心疼唐玥和白黎,故而宽慰道“娘娘若是忧心,何不去看看?”

太后轻笑摇头“皇帝疑心重,局势未明之前,还是以静制动为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