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和尚下山(1 / 2)

加入书签

黄氏主动提出要走,朱氏却是站在一旁看笑话,也不帮腔。(M.K6uk.Com看啦又看♀手机版)要说她今天真的是大开眼界,看见了陈继兴耍嘴皮子,看见了叶氏发飙,也看见了黄氏在二人面前吃瘪。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照今天的形势看来,这话再不错的。

风水轮流转,老天有眼,黄氏居然也有被叶氏俩口子说的一言不发的时候。

不过,到底是还未分家,朱氏也不会将事情做绝。在黄氏彻底失去耐心之前,她便掐着点将鸡蛋捡了出来,又拿着篮子,这才和黄氏告辞,回家去了。

一出大门,不过走了几步,黄氏便开始骂了:“弟妹,你今天也算是看见了吧?这俩人竟是合起来骂我,毫不留情。我算是见识了,合着以前都是装样子。哼,我倒是要出去说道说道……”

对此,朱氏道:“大嫂啊,我看还是算了吧。你想啊,现在弟妹家的花被人糟蹋了,你再出去说道,有那不知情的,还以为你和她有仇,指不定就认为是你干得呢。”

说完,便猛地盯着黄氏的脸看。

见状,黄氏尴尬的不行,却又觉得朱氏的话说得不错,自己可不能这样干。

反倒是朱氏,看见了黄氏的慌张、无奈和愤怒,便在心里笃定,即便这事不是她亲手做的,但也绝对跟她脱不了干系。就她这样的,等陈五妹一出阁,不分家她就不姓朱。

跟这样的人住在一起太可怕了。

不过,经过叶氏这么“一闹”,很长一段时间内黄氏都没敢再上门来生事,一家人倒是清净了不少,也更加坚定了叶氏“虫子就是黄氏捉来放的”的想法。

倒是朱氏,后来又来过好几次,拿些小吃食和叶氏分享,又问问叶氏的身子状况,陪着颇有兴致的叶氏看看新房的建设现场,详细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多几次,叶氏便知道她这是在为自己建房做准备。因此,也不藏私,从请什么工匠到价钱一一告诉了朱氏。末了,又把自己家关于茅厕、浴室和沼气池的设计告诉了朱氏。

这些都让让朱氏觉得颇有用处,用心记了下来。

叶枫倒是拉着陈千山帮忙,和陈继兴一起去了杜鹃林里移植了六棵高达三米的杜鹃树回来,暂时种在后院里。反正陈千山自从新房建好后就没什么事做,日日往城里的木器店跑,拉回不少家具。

且叶枫觉得,现在正是“利用”他的好时候,基本上说什么都成。等他和叶二妹成亲了,倒不如现在好用了。

之所以挖这么大的杜鹃树回来,叶枫是打算在新房建好后将这些树种在天井里,到时候无论是观赏还是遮阳都挺好的。这些树一看就是至少二十年的树龄,真要养活了,开起花来那简直就是壮观。

小树是好养,但生长太慢,叶枫却是想在明年春天在楼上就能看见绚烂绽放的杜鹃花。

因此,叶枫已经和那些工匠说好了,到时候记得留些位置出来,毕竟天井是要打磨出来,方便晾晒粮食的。

结果那匠人却道:“小哥,你也太心急了些。等全部完工后,你只需将这些树移植进院子种好就是了。等你种好,我们再铺石板也不迟,不必这么早就说这个的。”

叶枫这才想起来,的确如此,这铺石板根本就不需要像打水泥地那样预先留空地出来,他这样说,的确是显得有些心急了。

倒是陈千山好心提醒叶枫道:“这树可不是那么容易种活的。之前岑夫子也爱这花,村长便让人移植了几株去他的院子里。结果,连续栽种了几次,竟没一次成功的,也就只好作罢。你现在挖这么大几棵回来,想必更难成活。”

移植树,越大便越难成活,这原是常识,连陈千山都是知道的。

“那是他们不懂这树的习性,又不会配营养土,自然种不活了。放心吧,有我在,还没什么花种不活。明年春天一到,我就请你来楼上喝茶赏花。”

叶枫自信而神秘地说道。

“我放心什么,我又不喜欢这些花啊草的。倒是那可以换银子的石……石斛兰,你得教我怎么养。说起来,啊,我有时候真是搞不懂岑夫子和你这样的人。”

闻言,叶枫便随口问道:“我和岑夫子又是怎样的人,我们怎么了?”

“和别人不一样呗。要说这杜鹃花的确好看,但我却觉得开在林子里却是更好看,一大片一大片的。你就算移植几棵回家,却也是没有那么多的。想看花的时候,去林子附近远远看上一眼就行了,干嘛非要种在院子里。”

陈千山也是耿直人,加上和叶枫关系不错,所以叶枫一问,他便照实说了。

在他看来,院子里的空地拿来晒粮食就好了,要不然,劈一块菜地出来也是可以的。拿来种花?他是没有想过的。

对此,叶枫解释道:“你这样说原也没错。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强求不得的。”

新房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土豆和红薯也渐渐地成熟了。随着一早一晚温度的降低,花生也快成熟了。这让陈继兴和叶枫都有些紧张,没事就往地里走一圈,生怕被人发现了地里的秘密。

而另一边,无名寺外,薛丹和阴平也开启了新的人生之旅。这日,他俩出了寺门,准备下山。

说起来,这还是俩人第一次同时迈出寺门。

一出寺门,两人终于明白为何当初叶枫离开的时候走了那么久才出了寺门。他俩也一样,不管这里好不好,始终是待了十一年之久。

想了想,两人都学着叶枫的样子,郑重地跪了下来,朝着智慧和尚禅房的地方磕了三个响头。

现在,他俩与叶枫一样,觉得自己这三个响头根本不足以感谢智慧和尚的养育之恩。可是,后来,当他们得知事情的真相时,他们恨不得今天没有磕这个头。

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拿起包袱,望着大片大片的森林,他俩面临着叶枫一样的难题:该往哪个方向走呢。

以往学佛经的时候,师父总是说,人是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当时叶枫便说这是玄学,不过是糊弄人罢了。

这种话最是能移人心性,若是你悟了,那是它的功劳。若是你悟不了,它便说你天资差,时机也未到。薛丹记得自己当时还和叶枫辩论了一番,结果自然是谁也不服谁。

如今,面临了实际问题,薛丹倒是有些怀念起叶枫来。

他永远是那么的实在,凡事向前看,绝不会喜欢这玄之又玄的东西。要是叶枫在,定是能给出合理的建议来。

可惜,现在需要他俩自己拿意见。

见薛丹不吭声,又皱着眉头,想了想,阴平便对他说道:“师父常常说,西方极乐世界,但那是出家人的事。如今我们既然要下山还俗,自然就不再是出家人了。要不,咱们就朝东方走吧。”

薛丹一听,这倒也是个不错的建议,于是两人便往东边出发了。其实,薛丹心里不见得有多赞成阴平的这个建议,但他确实没有任何想法。

当初,叶枫离寺的时候,选择的是朝着西方走,只因可以跟着太阳一起走,在第一天的时候争取到更多的光明。现在,薛丹和阴平离开的时候,选择的朝着东方走,因为阴平想还俗,当一个普通人。

虽然方向不同,撇开阴平不说,叶枫和薛丹二人的选择又出奇地相同。因为,他俩都选择了与亲生父母相反的方向。不知道这是智慧和尚早就看到的,乐意看到的。

还是天意?

最后望了一眼无名寺,二人朝着东方开始行进。

此时是已经是十月。虽然一早一晚的有些凉,但中午却依旧炎热。二人走了一段路,便发现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渐渐地,汗水湿透了衣衫。

薛丹还好,阴平便有些懒了,提出要休息一会儿。薛丹倒是无可无不可,便依了阴平,找了一处阴凉坐了下来。

他俩这次出行可比叶枫准备的更为充分,且不说至关重要的干粮更多,就连喝水的竹筒都是备下了的。放好包袱,阴平便让薛丹守着,自己则去四周寻水源去了。

可惜,阴平比不得叶枫,这十一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让他根本没有任何生活常识,自然也无法通过树的长势等判断水源的大致方向。

找了半天,一无所获,待到坐下,反而觉得更累了。

于是,阴平便道:“薛呆子,换你去找水了。我得休息一会儿,实在是太累了。”

在寺里的时候,阴平最是喜欢偷懒,叶枫又是个只做自己那一份的人,所以,薛丹劳动的机会便多于阴平。

是以阴平觉得很累,但薛丹却觉得还行。

闻言,薛丹也不拒绝,他早就听惯了阴平的吩咐,习惯性地拿起竹筒便准备去林间寻找水源。

只是,阴平见他走得还是自己刚刚走的那个方向,便有些不快地说道:“薛呆子,这么快你就忘了?这条路我刚刚走过了,这附近根本就没有水,你去了还不是一样。哎,你换个方向走。对,对,往那边走。”

闻言,薛丹楞了楞,换了个方向离开了。

和阴平一样,薛丹也是没有任何生活经验。真要做一番比较的话,他还不如阴平。

若是说到执行命令,薛丹自然是有优势的,他这个人自律,不喜欢变通,只要是上级交付的任务,他一般都能完成。但是,现在出了寺门,什么都要自己做决定,他便有些茫然了。

在林间走了半天,他都还是那副呆呆的模样。

等阴平等到不耐烦的时候,薛丹终于回来了,但手里的竹筒却是空着的。

他也没能找到水源。

阴平也歇够了,也不管薛丹是否劳累,也不管没有水喝了,背起包袱又出发了。见状,薛丹只好跟在后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