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路径依赖症(1 / 2)

加入书签

第四十七章路径依赖症

人们总是对自己经历过的成功路径产生迷信,以为可以在很长时间或很广范围适用,甚至有人还把它总结出定理。(Www.K6uk.Com)

我把周易预测视作传统文化,是高大上的东西,企图从学术上得出某种经典的理论。李茅觉得改变社会改变人们生活是伟大事业,值得努力追求。这都患上了伟大依赖症,也就是把人生的价值摆放在某种伟大的理论之中,才算得上追求。

小苏,赚钱依赖症重度患者,从他的经历中大部分苦难都是因为缺钱而形成,故他常直观地以为,有钱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和困难了。如果,你心里被钱困扰太久,你的思维也会发生像病人一样的症状。前两天,小区外出现一次车祸,大车急刹的声音如此凄厉,以致于把我从床上扯到了街面,大车还在,血迹还在,受害者已经送往医院,肇事者被警察带走,有一个貌似目击者在向后来者发表观感,当许多人在问他受害者身体怎么样时,他却兴奋地大谈司机要赔多少钱:“没有四十万肯定不行,也许要五十万,就看那个女孩的家属怎么扯了。”

“女孩,伤得厉不厉害?有生命危险吗?”有围观者焦急地问道。

“我跟你们说了的,起码要赔四十万,不信看最后结果,我估得准没错。”其不容质疑的气势,挥洒着绝对控制的话语权。

这也是个底层人士,难道他对生命的关心就如此冷漠吗?也许,他是被钱困扰得太久了,以至于形成了思维路径依赖。

中国人自改革开放后,被西方先进所震撼,形成了西方所有都比中国好的思维依赖。知识分子是从西方来的,过去言必称希腊,现在言必称美国;奢侈品是从西方来的,质量工艺只有西方才好。甚至,学西方较早的日本、韩国,甚至香港、台湾,都比中国大陆好,那么,就有理论家总结了:中国啥都不行。原因不过是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那一套,仿佛,经济和工业不行,是文化造成的。这就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如果说文化制度不行,是因为经济基础不行造成的,可以说得通,但反过来,就有点倒因为果。如果中国文化完全不行,那么,古代近五千年的探索就毫无价值吗?如果说质量工艺只有西方好,那瓷器青铜玉雕就不算工艺吗?如果民主自由是西方发达的原因,那么,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有一百多个国家,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才发达呢?

自己不富,只怪政府,是不是思维上的懒汉?沙特政府****,但人民很富。俄罗斯改行西方自由,结果造成了近十年大面积的灾难,至今未完全恢复。

思维路径肯定有问题。因为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如果你想当思想的懒汉,就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症。那么,治疗此症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呢?现在我知道的就是:反省。

小苏把事情越搞越大了,钱也越来越多了,估算了一下,仅我一个人的收入,就达到了每月近三十万左右。但是,我始终觉得有点不安,事情就这么容易?赚钱就这么简单?那么,我们是否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吗?

在提醒小苏要谨慎、放慢节奏时,他教训起我来了:“庄哥,我觉得你的思维被束缚了,思维路径单一化。估计,你想的是,付出才有回报,有多大付出才有多大回报。你估计还会反推:有多大回报,肯定需要有更大的付出。是不是?”

“我承认,你所说的心态我肯定有,但是,这样想有什么不对吗?”

“庄哥,咱们就事论事,你这个想法属于患了思维路径依赖症。付出与回报也许在社会大趋势上概率是一致的,但在某个具体的事情上,却无法对等。比如,一个拿两元钱中彩票大奖的人,他的付出与回报相等吗?况且,我们付出的是智力,它并非与个人的艰辛程度相匹配。你的预测方式,是几千年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华总结,它包含了多少优秀分子的智力付出?这个付出不大吗?况且,如果要为回报建立等式,那么,只能用价值与回报来匹配。产生多大价值,得到多大回报。互联网放大了知识的价值,一个软件,让这么多人感兴趣,且不说它实际指导了许多人的行为和对未来的预期,只说它让这么多人的心理和精神得到了娱乐,就是巨大的社会价值,我们拿这点钱,是不是应该心安理得?”

面对他一长串的反问,我竟无言以对。

但我也无法心安,因为,我似乎觉得有某个代价在某个时机等着我。这是直觉,但愿它是错的。

其实隐忧已发于毫末,随着“易名”、“易恋”的走红,不少网站邀请我们开发新的程序,找我们的人越多,我就越觉得不安。

李茅搬走了,他走前专门跟我强调:“记住我们的约定,庄哥,我俩应该有个项目。”

房子也没另外租人,小苏一个人全部负担了房租,他很有信心地对我说:“庄哥,我们事业刚起步,只能租房子办公,过不了多久,我们搬到写字楼去,坑个正经公司,然后,买别墅,你我各一幢,我把父母接来,你找漂亮老婆,咱们永远做邻居。”

“做梦娶媳妇,你小子,美得”我打趣到。

“庄哥,我有个想法,咱们还得努力。找我们的人太多了,这也是扩大业务的好时机,咱们还得做点新东西。当然,要价肯定不能像过去那样,要高点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