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236章 挥师北伐,逐鹿天下.不战而输,逃离大都.(2 / 2)

加入书签

他内力充足,这席话说的格外响亮,大战中,大街巷嘈杂混乱,群雄却听的一清二楚。显然这番话是说给群雄的,要他们听从无眉指挥。

无眉道:“师兄,你放心,有这么多武林前辈在此主持大局,你就安心对付纳罕罢。”声音甫落,人影飞动,少林不问大师、不量大师、点仓二宗、江山绿水山庄常氏七兄弟等前辈高手围住了角落。

赫卓、勾哲、伯都三师兄弟跃上房顶,叫道:“萧十三、清决老道,我们在前带路,跟我们走。”施展轻功,踩着琉璃大瓦奔远了。萧十三和清决各跨上一匹骏马,口中一哨,骏马风驰而出,追了上去。

蒙古高手兵败如山倒,又见中原各大高手围拢上前,杜青烛心知大事不妙,便暗欲甩下吴真子,拔腿向一旁的巷窜去,溜之大吉。

巷里突然闪出五条人影,杜青烛的心霎时凉了,正是五大魔头堵住去路。眼见无路可退,杜青烛双膝一软,竟跪了下了,重重磕了三个响头,痛哭流涕道:“都怪我杜青烛一时糊涂,投靠了鞑子,丢了崆峒派,丢了中土武林的脸,我我彻底悔悟了。

各位群雄都是深明大义的豪杰,你们你们看在我崆峒派后继无人,和我崆峒宗师语空老人的面上,你们饶恕了我饶了我这条狗命吧。”

吴真子大惊,气的浑身颤抖,不断的用拐杖敲到地面,叱道:“大丈夫做就做了,不就是一死,怕什么?”

武当派一名耄宿站了出来,呵斥道:“吴真子,你就是不怕,今日我武当派必将这个门派败类碎尸万段。”吴真子冷笑道:“田青子,你好大的口气,你算那根葱,要你在这胡乱放屁!”数名武当派耄宿齐声喝斥:“你算那根葱,在这胡说八道。”吴真子悻悻的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杜青烛跪在地上,眼珠子骨碌碌的乱转,惴惴不安的等待群雄答复。燕朝庸鹰眼一凛,目光如炬,上前一步,摇了摇折扇,义正言辞道:“杜青烛,既然敢做,就会想到有报应这一日。你若犯了事,我们自可原谅。但你投靠鞑子,实乃十恶不赦之徒,按罪当诛,实无可原谅饶恕,哼,是非杀你不可了。”

平青云接过话茬,冷嘲热讽道:“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你贪享荣华富贵,折腰败节,投靠鞑子,无耻之极矣。”

杜青烛大慌,猛烈磕头,哭喊道:“我我真的错了,我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将功赎罪,好不好?”无眉摇了摇头,道:“杜掌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向少林寺不问大师道:“请大师示下。”不问大师微笑道:“你师兄叫你统帅群雄,我怎能越俎代庖,呵呵呵。”

无眉温良恭谦的向众群雄抱拳示意,道:“既然这样,众位前辈高手就一块替武林清理门户。”杜青烛见势难挽回,蹭的一下,跳将起来,颤道:”好,好,好,嘿嘿,今日看看谁杀了谁。”言未毕,风如玉的辣手毒心鞭已击了过去。

众群雄团团围住二人,同时犯难,片刻间吴真子和杜青烛身遭巨创,身子摇摇晃晃,已方寸大乱。杜青烛捂住胸口,见群雄一步步逼近垓心,慌了手脚,转来转去,眼见无路可退,急火攻心之下,神志恍惚道:“别过来别过来别过来你们你们是谁”

众群雄口中大喊:“背叛大义者,虽万死必诛之。”或使剑、或使掌、或使刀、或使鞭齐心协力往杜青烛身上招呼。杜青烛身被千创,血肉模糊,死无完尸。

吴真子耳中听到杜青烛一声惨叫之后归于沉寂,身子一颤,拐杖往地上一拄,闪电一跳,便要跳出包围圈向外奔逃。他手法本就快胜闪电,惶恐之下,这一跳竟更风驰电掣。群雄猝不及防,叫道:“别让吴真子跑了。”、‘抓住他’

吴真子身觉畅通无阻,知道计谋得逞,窃喜如狂,只要奔逃出去,众群雄要想再抓住自己那可难如登青天,这闪电一跳尚未落地,砰地一声,撞在了一人宽厚结识的胸膛上。那人内力雄厚,吴真子毫无防备,被震了回去。不等跌落,吴真子冲天便起。那人大掌追身而出,砰地一声,正中吴真子后心。

吴真子哎哟一声:“少林大力金刚掌。”重重跌回了包围圈里。那人正是少林寺的不问大师,他知吴真子诡计多端,又知他身手太快,一旦逃脱,难以追击,便埋伏在一侧,等吴真子闪电跳出包围圈时,迎身用胸膛一挡,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

众群雄也不再废话,各挺兵刃,千刀万剐了吴真子。又折返回来,加入战团,和蒙古高手厮杀开来。

赫卓三兄弟引着萧十三、清决道长曲折走了几条城内主道,来到皇宫面前。那皇宫巍峨壮观、瑰丽无伦,端的是气派非凡。皇宫大门大开,两匹骏马奔驰而入。偌大的一个金碧辉煌的皇宫空无一人,好不冷清凄凉。赫卓师兄弟三人引领二人来到后花园。

眼见前方无路,赫卓师兄弟三人纵身跳入围墙。二人弃马,萧十三道:“心围墙里有埋伏!”清决嗯了一声,两人跳进围墙的同时,一个挥舞太极重剑,一个施展逍遥十三剑式,地方中计。

围墙里并无埋伏,却令两人大吃一惊,院内花奇草异、石怪木参,不远处是一个翡翠般的大湖。一澄碧蓝,光滑如镜,微风起处,波光粼粼,泛起阵阵涟漪。

湖边是一座七层高的楼阁,高愈十数丈,雕梁画栋,构筑精巧,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想来铸造此阁的高人巧匠当时定是煞费苦心。高愈十数丈的楼阁下,是一排垂柳。柳枝纤长翠绿,垂落在湖面上,随风摇曳。原来是皇宫里元惠帝和嫔妃们糜乐的的御花园。

楼阁下站着两人,柳岸下站着一人。赫卓师兄弟三个奔了过去。萧十三和清决展开轻功,奔到近处,只见楼阁下站着那两人竟然是霹雳二老,他二人站立不安,神情慌乱,显得无所适从。

湖岸边,柳树下那人垂然而立,双手背在身后,手中拿着一把鹅毛扇,目光望向远方,神色凝重,带着些许落寞和沮丧,正是太师纳罕。

萧十三落在阁前,冷眼瞧了一瞧霹雳二老,冷嘲热讽道:“霹雳二老的骨头真是软的可以,陈友谅尸骨未寒,你二老就改了门面了,恬不知耻的来投靠纳罕,当真令我刮目相看,佩服佩服!”他心知霹雳二老是贪生怕死、胆如鼠的软骨头,擅长见风使舵,陈友谅一死,前来投奔纳罕,谋得一荣半华的也丝毫不显意外。

霹雳二老可肠子都悔青了,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兵败身亡,他二老见势不好,坐了一条船逃之夭夭。来投靠纳罕,便是瞧上了蒙古总坛与坛主元朝太师纳罕的权势,大树底下好乘凉,混个威风凛凛。

本为贪享荣华富贵,前来投奔太师纳罕,谁曾想,朱元璋大军北伐,所向披靡,元惠帝竟然望风北遁,树倒猢狲散,威风不再,霹雳二老又怎肯替纳罕卖命,心底暗暗叫骂流年不利,便欲再次溜之大吉,如意算盘却被识破,被纳罕擒住了。

他二老又怎是纳罕、灵珠的对手?吃了苦头,只得乖乖待在大都,心中早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乱转,却一筹莫展。

霹雳二老听萧十三冷嘲暗讽,早就动怒,知道自己既算痛哭流涕,装出一番幡然悔悟的样子,萧十三也不可能放过自己,眼见已无路可退,火云通硬着头皮骂道:“萧十三,你休在胡说八道,大放厥词,过一会儿太师打的你屁滚尿流,看你还能否说得出来。”

柳岸边的纳罕突然幽幽道:“萧兄,清决道长,你二人果然前来,也不怕我摆鸿门宴,设埋伏。我果然没有看走眼,你二人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佩服佩服。”

萧十三和清决均大为诧异,中原武林和蒙古总坛素来积怨深重,屡次三番交手,算是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如今元惠帝北遁,中原重回汉人之手,纳罕固然想和萧十三成为挚友,也应勃然大怒才对,怎上来就口出如此溢美之词?

纳罕突然浑身发抖,话锋一转,动怒道:“不过,萧十三,清决,我和你们有不共戴天之仇,今日我要叫你们死无葬身之地了。”声音中近乎有点歇斯底里。

他向来城府极深之人,神情幽幽,心思隐藏至深,一般不易动怒。只因元惠帝见朱元璋的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横扫千军,不日便会攻到大都,竟吓破了胆,不顾纳罕固守固若金汤的大都城与北伐大军一决死战的劝谏,不等敌兵兵临城下,早就吓得灰头土脸的狼狈向北逃窜了,大都成了一座空城。

纳罕痛心皇帝不战而逃,心灰意冷,怒其不争,誓与大都共存亡,不愿随之北遁,下令大都城门大开,在这皇宫御花园的湖边等候,与萧十三、清决决一死战。他先礼后兵,意思便是说我敬佩你二人的为人处世,但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就来个了断。

萧十三见纳罕面如死灰,心中思潮起伏,暗想元朝的皇帝不战而逃,当真是昏庸无能,草包之极,反倒是纳罕这做臣子的,气节不折。双方虽道不同不相为谋,向来不共戴天,也不由得对纳罕多了一分敬佩之意,说道:“元朝的皇帝老儿草木皆兵,吓得不战而逃,把大都城拱手相让,实在懦弱无能。反观太师,誓死与大都城共存亡,倒比那皇帝老儿强上百倍千倍。”

纳罕听他出言不逊,侮辱元惠帝,立马喝道:“萧十三,不许侮辱当今圣上!”

萧十三正色道:“说心底话,你我虽然势不两立,我萧某人委实佩服太师。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得民心者长治久安,你们蒙古人入主中原,却把汉人当做外人,处处提防,逼急了,早晚会有揭竿而起的那一天。

元廷民心大失,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被赶出中原是迟早之事。自从你们蒙古骑兵踏进中原那一刻起,你们就已错了,这几逾百年来,更是错上加错,好在朱元璋顺应天意,重新收复中原。哼,太师,你醒醒吧,弄到如此田地,是你们咎由自取。”

纳罕歇斯底里道:“住口!没有人可以打得过我们蒙古骑兵,朱元璋也不例外,我们蒙古定能东山再起。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狗屁不通,我只知我们的骏马、我们的大刀,才是王道。我们一定会东山再起我们一定会东山再起我们一定会会东山再起”

萧十三见他冥顽不灵,再做争执徒劳无益,说道:“太师,事实胜于雄辩,多说无益,公道自在人间。”

纳罕心里其实明镜似的,只是他不甘心言败,才做口舌之争,听到‘事实胜于雄辩’五个字,心下一凉,喃喃自语道:“我自比三国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还是落个壮志难酬。”萧十三道:“太师自比诸葛亮,意图力挽狂澜,其心可昭。但太师忘了一点,元惠帝可是扶不起的阿斗。”

清决手握太极重剑,道:“萧大侠,无须再多费口舌,如今难免一场死战,今日咱俩合力,为天下群雄,除掉这些元廷余孽。”

忽听半空中一人道:“好大的口气,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清决老道,萧十三,今日你们俩是有来无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