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当战不可让(1 / 2)

加入书签

ps:第三更到了呀,收藏、订阅,兄弟们给力些吧!!月票有么?支持老醋一下!!

另外,要看本书,还是需要点内心,至于看了简介或两章就下定论的,往往是差之千里呀!!

尉缭一番话,说的太子丹心里顿时有些没底。(WwW.K6uK.COM)

难道自己真的想错了么?

尉缭说的是好,可按照尉缭所说,燕赵合力足以制秦,这点太子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认同的。

虽说燕国土地的总面积确实超过了秦地,可秦国那是什么所在?关中巴蜀,乃天府之国,东郡、三川、荆宛、河东,都是膏腴之地。不论人口还是财赋,燕国和秦现在就没法相比。

加上疲弱之赵,那也明显处于下风。

尉缭建议太子丹南争河东太原上党三郡之地,而不是直接南下中原,太子丹倒是赞成的很。

河东、太原、上党,既有上党之险,又有河东之富,太原北接雁门代郡,东接中山,两山夹一河,山脉葱郁,土地肥沃,春秋晋据此而霸诸侯,纵然三分,仍鼎力为七强之三。如能得这三郡之地,正如尉缭所说,大河之北,可尽为燕国所用。

况河东之地,西与关中相望,大军压在河东,则秦军必不敢轻出关东。

但这三郡,可也是秦王政的要害,如果强夺此地,秦国又岂肯放松?

两国尽出全力,则燕岂是秦之敌也?

要是燕国为秦所败,那岂不是让诸侯沾了便宜?

与其如此,还不如南面采取守势,秦国要攻,那就举兵相抗,倒也不怕秦军势大,如果秦军不来攻,则燕坐山观虎斗,好好经略北方。北方之地苦寒不假,可真要开发好了,东北那可是肥美的黑土地呀,燕国如果取了东北,再顺势将那个后世自大的不知祖宗的民族所在的半岛拿下,融合诸蛮,使北方之地,尽为华夏之族。将北方彻底同化开发成一个华夏文化圈,到那时,燕既有农耕工商之富,又有游牧精骑之雄,居高临下,南下取中原,秦国即便强大远胜于今日,燕又有何惧哉!

太子丹遂将自己所想一一向两人解释,范增和尉缭两个听了,彼此对视一眼,范增拱手道:“太子所言并非全然无理,然臣仍以为太子误矣!”

“观太子议政等九奏,思虑何其深远!这大略所思,却局限实力之比,臣实不解也!”

“秦之强,乃行之百年方有今天之势,太子欲以数年之力,而与百年强秦相争,岂非难乎?”

“然秦虽强,并非无懈可击,诸侯虽弱,并非毫无胜机,燕赵两胜于秦,即为其例也!”

“然诸侯畏秦,不敢与秦相争者,非止力不足,实乃胆不足也!”

“当日信陵君归国执政,登高一呼,诸侯大集,西击蒙骜,秦军退于函谷而不敢出,而信陵君一去,则韩魏日削,今日只有一郡之地,此无他,诸侯皆丧胆也!”

“太子自秦而归,巧使妙计,盟赵而攻秦,灭桓齮大军十万,北伐东胡,半年而灭其国,助赵击匈奴,三月而灭之。随大将军南下援邯郸,一举灭秦军十五万,三年以来,拓地数千里,太子之雄,卒以为天下瞩目也!”

“当是之时,太子当挺身而出,号召天下豪杰,集诸侯之力而抗秦,救亡续绝,诸侯感念太子,岂有不归心而已?”

“况太子亦知,三郡之地乃天下形势要害,我欲取之,秦必争之。燕目下实力虽不如秦,但我燕无后顾之忧,秦有东面之敌,韩、魏、赵三国,岂有不取东郡三川之理?故我可全力争胜,秦不敢举国而来,我与秦战,胜负依然五五之数!”

“天下大势,但有一隙之地,尚要争之,何况五五之数?”

“太子所论,论智非不善,只是多有取巧之意。往日燕国孤弱,取巧尚可,太子如欲争天下,则当有以身当天下兵之豪气,方可收天下豪杰之心!不易一味用智,免为天下豪杰所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