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贸易船队(中)(2 / 2)

加入书签

相比起刚成年就入嗣北畠家、继承南伊势二十一万石领地的信雄来说,信孝的若狭一国八万五千石实在有些寒碜,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信雄乃是嫡子信忠的同母弟,而信孝却是另外的侧室所生吧?(塙直政的那个外甥更惨,身为庶长子,却直接交给了信长的庶兄做养子继承家业。)然而,最近几年来,信孝一直兢兢业业,比起差点在长岛捅大篓子的信雄,他的表现更加得体和适合。所以,信长似乎决定让信孝承担更大的责任。

他继承的武田家,家中有四位谱代重臣,号称“武田四老”,分别是粟屋胜久、逸见昌经、山县秀政和内藤友益。但是别以为这四人有多恭谨,武田义统当政时,他们不止一次掀起叛乱。特别是逸见昌经,一度勾连丹波守护代松永长赖,并且臣服于三好家,攻击主家的小浜城和高浜城。等到武田元明被朝仓家掳去,他终于逮到机会将高浜城拿下,并且控制了大饭郡西部地区。不过,等到织田家进入若狭、信孝入嗣武田家后,他倒是表现得非常恭谨,作为若狭众的笔头,多次跟随信孝和守护代丹羽长秀征战。为此,信长不仅赐予他本领五千石的安堵状,还将武藤友益改易后的三千石交给了他。

除了领地以外,逸见昌经手中有一支小规模水军,所以他之前才会那么强势。而得到他的臣服之后,武田信孝和丹羽长秀就以这支水军为基础,将之扩展到了千余人的规模,大致将整个若狭湾中部纳入了管辖,与西部的丹后水军、东部的敦贺水军不相上下。如今随着敦贺郡司家和朝仓家的没落,敦贺水军也已经灭亡,所以若狭水军就成了若狭湾最大的势力。

鉴于这个原因,信长决定让信孝也参与到勘合贸易中来。他将依仗着若狭水军的力量,把小浜港建设成织田家在北陆道最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同时,信长准备在北近江建立新的居城,依靠琵琶湖的水路之利牢牢控制周边区域,并且作为畿内和北陆道、东海道、东山道之间的枢纽……“等等!”我感到非常惊讶,“主公要建立新的居城,在北近江?”

“正是这样,”丹羽长秀点了点头,“所以主公才需要重开勘合贸易,获取大量的金钱……岐阜城处于东山道,虽然很坚固,却毕竟偏僻了些,不便于控制畿内。而且,如今还面临着武田家的威胁。”

“不是南近江吗?不是在……”我追问道,口中差点就说出了“安土”两个字。

“南近江是胜家的领地啊!”丹羽长秀奇怪的看着我。

“好吧,”我耸了耸肩,“具体地点是在哪里?”

“具体地点,主公已经勘探过了,”丹羽长秀笑着说道,“就是在姊川汇入琵琶湖附近的今滨!距离铸造铁炮的国友屋也不远的!”

“今滨?……是今滨啊!”我点了点头,心中明白了信长的打算。

之所以上次在今滨解散军势,之所以没有把北近江交给羽良秀吉,是因为他想把北近江划归直领,并且建立新的居城。而如果建成的话,今滨城的确就是连接畿内和北陆道、东海道、东山道的枢纽,而且开往京都也很方便,琵琶湖的对岸就是。

当然,后来事情有些变化。由于上杉谦信和本家破盟,并且攻入越中和加贺两国,信长不得不派出一位重臣担任北陆方面的军团长,主持防御上杉家的事情。而按照当时的状况,家中能够有资格担任这一职务的,只有一个柴田胜家。

这样一来,柴田胜家去了越前,领有越前八郡四十九万石,南近江就空出来了。于是信长把浅井旧领交给秀吉,自己在南近江建立了安土城。

明白了这个过程,我心中的两个疑惑也终于解开。

一个是秀吉为什么有钱建造今滨城。按照他家中的经济状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厚道的说,我正等着看他怎么筹措来着。当初我只是修缮蟹江城,就花费了大约一万贯;后来建造三重城,几乎掏空了之前好几年的积蓄,好在当时有津屋,于是就顺势把三重町作为了津屋的总部来经营。那么,以长滨城的规模,花费至少得好几万贯吧?这笔钱,把那只猴子剥皮拆骨卖掉都拿不出来。要知道,三年前我送上的五千贯,到现在他一直都没还我呢!这几年去岐阜的那几次,宁宁总会亲自前来吉良阵屋向我致歉。

当然,现在我知道了,原来动工的钱,都是信长出的。

这样一来,第二个疑惑也豁然而解:秀吉把今滨城改名为长滨,并不是为了向信长献媚邀宠,而是念着这笔钱的出处,才让新城拜领了信长的偏讳。

可以说,得到长滨城,才是秀吉真正发迹的开始。从此以后,依托着琵琶湖的水运之利,以及长滨町的枢纽地位,秀吉获得了大量的金钱,从而飞速的提高了自家的军备水平,也到了金钱的巨大威力。晚年他建成大阪城之后,就把堺町的商人全部强制迁往大阪,而且在城中储备了海量的黄金,一直用到大阪冬之阵招募十多万浪人武士的时候。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后话。如今他正准备替信长营建今滨城,家眷依然留在岐阜,只是应信长之命派出了代官木下佑久,和明智光秀、泷川一益的代官一起掌握着越前的实权。

而我和丹羽长秀,目前最头疼的就是向明廷朝贡的名份。

最后,经过仔细的讨论,我们采取了一种模糊的说法,将信长定位为天皇的摄政,我和长秀分别作为摄政官署的商务和政务长官,全权负责和明廷之间的贸易事宜。

但实际上,按照信长的规划,整个勘合贸易都在信长的控制之中。他控制的环节有两个,一个是出口货物的征集,另一个是进口货物的征税。货物的征集,由丹羽长秀率领信长的侧用五人奉行组(福富秀胜、菅屋长赖、堀秀政、矢部家定、长谷川秀一)共同负责,他们将家中高级武士、附属大名、各大寺社和各大商人组织起来,分别给予一定的货物配额,并且确定贸易使团的具体人选;完成之后,丹羽长秀将人员和货物清单移交给我,由我负责率船队前往明廷。等到完成交易返回之后,无论结果如何,一率由我征收一成半的商税和一成的运费。一成半的商税自然是归于信长,称为“抽粉钱”;一成的运费则交给船队,也就是我和武田信孝两人,用来支付往返大明的船只租金、船方工资、乘方食宿等费用。

但是,即使抽取两成半的税费额,这些货物的贸易利润依然非常可观。以银货交易为例,曰本的金银价格比例为1:10到1:11,大明1:4,仅仅输出白银,获利即相当于货物的双倍价值。而且,大明的生丝、药材、砂糖、金缕、书籍、扇香、铜钱、估衣等,运到曰本皆是暴利,利润大约相当于货物价值的两到三倍。

可以想见,为了获得参与贸易的资格,很多人都将竭力向信长争取,而织田家在畿内的统治基础也将更加牢固。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