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54.刀锯之余(2 / 2)

加入书签

等摸到城门时,戚兴国命手下点燃七彩烟火,然后提着灯笼上下晃了三下后将其熄灭。这是锦衣卫内部特有的暗号,如此一来戚兴国等人便顺利的进入城内,马不停蹄的赶往容师偃的府衙。

这些人被围了二个多月,早就决定以身殉国,戚兴国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生机。由于戚兴国顶着钦差的光环,容师偃召集所有将领到帅府迎接,一者是给他个面子,二者是想借此给众人打气,一时帅府内外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孙德功和鲍承先心知不妙,但并没有发觉自己的阴谋败露,所以带着几十个亲兵以防不测。

戚兴国见两位主人公都已到齐,镇定的说道:

“尊圣上口谕,兹义州总兵容师偃独守边关,拒敌有功,着加封为塞北侯,统领锦州、义州、广宁的兵马。孙德功、鲍承先协助守城,多次身先士卒打退外敌,封为义州、广宁总兵。钦此!”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封赏,容师偃朝南三拜九叩以谢天恩。古来武将封侯全凭杀敌数量,难度系数非常大。如今自己只是坚守城池就被封为塞北侯,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恩。

与他相反,孙德功和鲍承先却充满了怨恨。两人曾是杨镐手下的将领,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失利后被贬,去年孙承宗在义州围困莽古尔泰,他俩便出工不出力。皇太极敏锐的发现了两人与朝廷的芥蒂,这才下血本许诺招为驸马,如此一步登天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放弃。现在仅是一城的总兵,怎么能填饱他们的胃口。

在戚兴国的授意下,容师偃当即大摆筵席,感谢圣上的恩宠,鼓舞守城的士气。孙德功和鲍承先当众获得封赏,难免有些虚荣作祟,在众将领的恭维中得意忘形,一时戒备松懈。

戚兴国见状端起酒杯,假装醉醺醺的祝贺孙德功高升,然后搂着他的肩膀走到大殿中间,将手中的酒杯故意掉在地上,趁其不备突然拔出匕首割断了他的喉咙。其他人顺势将鲍承先拿下,连同他们的亲兵一起看管起来。

如此变故众人目瞪口呆,容师偃更是倒吸一口凉气。戚兴国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慌不忙的掏出一道圣旨,扬声念道:

“孙德功、鲍承先叛国投敌,意图将义州、广宁献给建虏。今有双方书信为凭,证据确凿,着立即正法,灭其三族,以慰守城将士之心。”

说完,戚兴国拔出佩剑,将鲍承先的头颅砍下。

城里正在轰轰烈烈的锄奸,城外的皇太极却像个小媳妇一样翘首以盼。眼见东方欲晓,皇太极开始出现一丝忧虑。按照约定孙德功和鲍承先会在卯时开门献城,如今城内却安静的仿佛还未从睡梦中醒来。

皇太极怎么也想不到这两个杂碎已经伏法,更不想承认阴谋败露的事实,为了尊严他也要再拼一次。他已经拿到了义州的城防图,通过分析兵力部署情况找到了防守的薄弱环节,天刚微亮便下令罗刹人进行炮击,然后亲率部下和哥萨克骑兵进行猛攻。

对于敌人的变化容师偃早有准备,不但更换了防御部署,还连夜动员全城百姓协助守城。他知道敌人越是疯狂,越有可能是最后的尝试,不惜赤膊上阵来鼓舞士气,攻守双方踩着尸体作战,伤亡都很惨重。好在戚兴国充分遗传了他老子的军事天分,沉着指挥应战,多次化险为夷。

按照皇太极的计划,如果能提前拿下义州,罗刹人势必会据城死守,届时自己躲在辽河大营坐观明军和罗刹人血拼。即便将来罗刹人败走,由于后路被断他们也将不得不投奔自己,这对于本就驰骋草原的八旗兵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面对明朝的质问,他完全可以来个死不认账,一旦小皇帝恼羞成怒杀死人质,他就可以打着复仇的名义公开和明朝对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