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43.军器图说(2 / 2)

加入书签

徐光启听得出皇帝是在有意袒护他,默契的回道:

“回圣上的话,王恭厂地处京城西南角,紧邻西便门,周围全是民房。百姓迷信鬼神之说,以为我们在试验火器时发出的响声是妖魔之音,还请了道士去那里做法事驱邪。此事虽然说来可笑,但臣没有及时澄清的确失职。”

君臣二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调侃,众人也不搭话,毕竟皇帝就是用这些西洋淫巧打败了八旗兵,谁敢不服气随时会被调往辽东,皇太极这个陪练绝对专业负责。

左战也是见好就收,转而问道:

“毕懋康编写的《军器图说》进展如何了?”

毕懋康,男,汉族,籍贯歙县上路人,生于公元1571年。这位军事狂魔年轻时工于文学词藻,善画山水,很有王维的富春笔意,在济南还搞了个历山书院。历次的对外战争让他投笔从戎,醉心于火器,整日混迹于王恭厂与徐光启及那些西洋匠人研究新式火器,转型成为明朝一名优秀的武器专家。

徐光启知道皇帝问及毕懋康便是要视察王恭厂了,恭敬的回道:

“启奏圣上,毕懋康大人在编写《军器图说》时深受圣上的启发,决定摈弃一些不实用的火器,专心研究大炮、子母撞击枪、神火炮、慢炮、地雷,以期快速装备新军,希望能为圣上的千秋霸业有所助益。”

徐光启提到的慢炮、地雷是嘉靖年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的专利,此人为了对付鞑靼的骑兵,运用战车环形布阵,车上是弓箭手,车下是长枪兵,打的对方一点脾气都没有。去年左战与皇太极在萨尔浒野战,就是借鉴这种战法,只是将弓箭手改为火枪手。

曾铣还是火炮专家,自创慢炮,也就是手榴弹的祖宗。此物圆如斗,外缠五色装饰,中设机关,内藏火线。双方交战时,故意扔到敌人进攻的路上,呆萌的鞑靼人看着好奇便环立围观,等到火线烧到尽头砰的一声死伤一片。受过无数次伤害的鞑靼人称这种慢炮为神物,称曾铣为曾爷爷。

此外,曾铣还发明了地雷,史载“曾”式地雷是这样的:“穴地丈余,藏火药于中,以后覆四周,更覆以沙,令与地平。伏火绳于下,系发机于地面人不注意处。过者蹴机,则火坠药发,石飞坠杀,敌惊为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散朝后左战来不及用早膳便领着徐光启、黄克缵等人径直来到王恭厂。厂内早有人通传,只见众人洒水净街,官员分列两旁跪迎天子驾临。

左战早就见惯了这种排场,一边挥手致意,一边握着毕懋康的手来到演武场,命令炮手演示最新的线膛炮。只见那几名炮手训练有素的开始装填炮弹,熟练的调整观瞄装置,随着砰的一声远处的土丘上冒起一阵灰尘,一会观察手报告说炮弹击穿一尺厚的石板,误差半径在十米以内。

老奸巨猾的左战命其他炮手继续使用这门线膛炮射击,接连十几发炮弹都打出了相同的效果,他这才满意的鼓掌喝彩,转而观摩新式步枪的射击操练。

由于受到线膛的启发,现在枪管也采用沟槽以提高子弹的出口速度和射击精度。最重要的是子弹采用了定装弹药,虽然目前的意义仅仅是便于携带和控制每次的装药量,但左战已经开始着手研制击发枪,这样就能制作第一把近代意义的步枪。从此射击时就不需要先填装火药、再装弹头、再装因火药这么繁琐了,而是打开枪膛将一整发子弹推进去,关上枪膛后就能立即发射。

这并不是左战的异想天开,虽然击发枪是1807年英国牧师aj福塞斯正式申请的专利,但其雏形早在十七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了。只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战争规模较小,大家拿把燧发枪就可以当大爷了,所以也就没有普及的必要。

其实从人类的历史进程看,战争会间接的促进科技的发展,很多创新会被第一时间用到兵器改造当中,但是一味的穷兵黩武会导致国家的灭亡,比如二战时的德国和上世纪的红色苏联。前文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马背上可以打天下,但绝不可能治天下,所以通过战争催发的科技一定要转化到民用上来,促使百业兴盛,国强民富,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