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禁忌(2 / 2)

加入书签

“嘎吱!”

林轩伸手轻轻打开了木窗,天边皎洁的月光便趁着这个时机立即一涌而来。

静静的夜,淡淡的月光,以及屋外那株无人问津的梧桐,被小小的窗子剪成了一幅画,勾勒出一副传世佳作!

凝望那一幅画卷,月、云、树,重叠了寂寞的影,如雪一般清冷、孤傲。

清风掠过明月,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也随之而动,忧伤也在慢慢的摇曳着心头。

孤独总是随同秋风和落叶一起飘下,发出几许惨淡的忧伤。

明月散落在地上,将地砖照的晶莹剔透。

秋天的月色更多的是淡然,是无瑕,是遗世而独立的孤傲。

可林轩看到了月光里那时不时透露出来的忧伤与寂寞。

也许是她离红尘太远,也许是长久的孤独。

即便高高在上,心中却充满着孤独、寂寞。

这一轮月孤独的挂在半空中已有多少年月?

清冷的月光寄托了多少人的惆怅?

寄托了多少人的思念?

寄托了多少人的哀怨?

“临高阁,扬州七月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此情此景,林轩轻轻吟出了一首小词。

望了望孤寂的梧桐树,又望了望那轮清冷的明月,他心底不由得生出一股心疼之意。

此刻清风从窗外闯了进来,将他的衣袍吹得翩翩作响。

万里长风冷似愁,秋风瑟瑟,寒冷袭来,这仅仅是一种表象。

一阵冷风徐徐吹拂过他的眉梢,有股凉意,清清爽爽。

满头的青丝在风里不止的舞动,月光则携带着蒙蒙光泽待在一旁轻声低唱。

吹起那千古悲凉的曲调,横扫那些讳莫如深的落寞。

浅唱这人生岁月不过小菜一碟……

漆黑的天,镶满了星辰。

苍茫的地,落满了银霜。

如今的扬州城人声已渐稀,四处的灯火已渐灭,只剩下一缕寂寞的思绪,和一个孤独的人。

林轩如今只愿温一壶月光下酒,在朦胧中沉醉。

孤独的人珍藏月光,珍惜这撩人心绪的千古绝唱,因为只有月光能听懂他们的心声。

“唉!”

今时今日他对月长叹,对风长哀。

感慨明月之美,亦在感慨岁月之短!

山海桑田!

即便如今繁华锦绣,百年之后又能如何?

不过是化作他人手中的一捧飞沙罢了!

人这一生。

善舞的,舞低了杨柳楼心的皓月。善战的,踏遍了沙场的暮草荒烟。善诗的,惊动了山川鬼神。善于聚敛的,有黄金珠玉盈握……

试问百年之后如何?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罢了……

若是平平凡凡的过完一生,走完一辈子会如何?

若是同寻常人一般娶妻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又会如何?

百年之后……蓦然回首一切都从指缝中灰飞烟灭,带不走,更留不下!

一眼过去,那种萧瑟的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风雨敲窗,景色依旧。

……但往事历历,故人已去……

这该是多么地令人惆怅……

等等!

多愁善感?

自己究竟是怎么了?

不是应该已经将情忘得一干二净了么?

现在的我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

林轩苦涩一笑,然后握住木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

他先前刻意忘情却一直被多情所扰,当真正忘情之时却依旧被多情干扰!

自相矛盾?

不!

并不是!

林轩似乎是想通了什么,嘴角渐渐有了笑意。

他先前的道心确实处于太上忘情的状态。

他先前确实忘了情!

但为何现在又有了情?

因为他把忘记的情又记了起来。

太上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他先前的道心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而现在他的道心则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的体味它的意思,不以说话来表达。

忘情也是如此。

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

有情是好,但是有情不能沾滞,而是要洒脱。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昔日盘古开天,宁死无悔。虽对自己是无情,但对苍生则是大爱。

这才是真正圆满的太上忘情!

他先前的心境是任由天地诸事自生自灭,自然而行!

是处于忘的状态。

而他现在则是真正做到了忘情!

其实很多人对太上忘情的理解都只留于表面,而误以为必须忘情,林轩亦是如此。

可真正的太上忘情却是有情!

他本处于忘的阶段,离道心圆满还差十万八千里!

今夜却……

更何况,处于忘字状态的林轩心中不会沾染任何尘埃,不会惊起任何心绪。

他要想起情、记起情至少需要花千年的岁月打磨方可。

可方才心中的情却……

也就是说,他本该与情无缘,与情无分。

除开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对其他皆漠不关心……

那么……

谁在帮他?

林轩深吸口气,缓缓抬头。

窗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