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领命(2 / 2)

加入书签

“儿臣、五个月即可返回,请母后不必挂心。”景王见到韩太后满是不舍和激动的神情,心里也是波澜起伏,毕竟是亲母子,生气归生气,几十年的情分哪里是说断就能断的了的。

“满朝的武百官,为什么一定要你去不可,哪还养着他们有什么用,不如就让肖虎去吧,留他在京都也只会虐待哀家孙子。”

“母后,您忘了后宫不得干政了吗?”

“我……其他的事哀家可以不管,轩儿的事,还有两个孙子的事也属于皇家私事,难道我说几句都不行吗?”

想当年,长子刚刚登基为帝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种态度,她信任自己这个母后,也倚重韩家,如今他站稳朝堂,就对自己限制越来越多,对韩家也没有从前那般信任了。许多重要位置上自己和韩家的人被换的换,裁的裁,为此哥哥和弟弟找自己不止一次了。

他们不断地述说着当年如果没有韩家的支持,皇位哪里能落到非嫡非长的六皇子云傲渊身上,现如今他坐稳了龙椅就不认舅舅了,简直让人寒心。

自己能说什么,反驳吗?当年的确借过韩家的势力,虽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最后长子也能登上皇位,可是接受过帮助就是接受过,事实永远无法改变。

夹在儿子和亲人之间自己也很为难,可是谁又考虑过自己的难处,难道真的是老了吗?再也回不去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那个时候了吗?

“母后不准轩弟去,难道是要朕这个皇上御驾亲征吗?”

“不过是区区几个毛贼罢了,哪里用皇上和亲王身先士卒呢!”

“母后应该知道越是太平盛世,出现匪患才越容易引起百姓注意,如今的天禹东、南繁华富足;西、北的大部分地方百姓也都可以安居乐业,唯有西北的交界处有人出来兴风作浪,所以儿臣的态度至关重要,它关系着百姓的民心能否安定,关系到临国对待我天禹的态度。”

“会有危险吗?让庆国公派人给驻扎在那里的韩耀武去封信,让他先派人把匪徒剿灭,轩儿再去巡视一下如何?”

“这些事就不用您费心了,儿臣听说庆国公家的孙女入宫了,让她多与贵妃母子相处一段时日也好,等到逸栢年满十五儿臣就下旨给他们完婚。”

韩太后惊愕地望着皇上,她打的可不是这个主意,贵妃母子是自己人根本不用拉拢,让侄孙女嫁给云逸凡才是她的目的,如果促成了这桩姻缘,还用怕穆皇后及穆家与韩家不和吗?皇后的儿媳妇,太子的弟妹,这才是她和韩家想要的。

“孩子们年纪还小,总要相处一段时间,才能看出谁与谁最般配,不止是庆国公府里的小姐进了宫,韩国公府里小姐也在宫里。如果轩儿非去西北不可,就让阿辰搬进宫里来住吧,把他一个人留在王府哀家也不放心。”

景王唇角扬起一抹讥讽的笑容,果然来了,母后害了他这个亲儿子还不算,竟然真的又打上了亲孙子的主意,自己就是宁肯阿辰一辈子不娶妻,也绝不要韩家女再进王府的大门,不然的话怎么对得起忍辱负重多年的妻子,怎么对得起至今还饱受病痛折磨的女儿。

“小九和阿辰那里儿臣另有安排,既然母后喜欢她们两个就让她们都留在贵妃处吧。”

“不行……还是暂时让她们姐妹住在凤翔宫的偏殿吧。”儿子这是把韩家女当成垃圾了吗?想都塞给贵妃,内部消化吗?哼,休想,自己意的孙子必须娶韩家孙女,这一点谁也别想改变。

“好,都依您。”只有不是硬塞给小九和阿辰,皇上还真是懒得打听她们的去向。

“轩儿只身在外哀家也不放心,就让颖儿陪着你去西北吧,堂堂王爷身边哪能没个照应的人。”

景王目光冷凝,心里刚刚升起来的那一丝暖流霎时间烟消云散,这才是自己好母后的真实目的吧,带着韩颖,她老人家就不怕自己半路上把人给宰了。

“韩侧妃可是要留在王府里主持大局的,怎么走的开,再说您放心将宝珠县主和如珠县主留给景王妃照顾吗?”皇上开口道,那可是您韩家的宝贝,在您眼里比若楠那个王府嫡女,郡主还得您心的孙女。

想想儿子说的很有道理,韩太后也就不在坚持。

景王怒瞪皇上有你这样劝人的吗?能不抹黑我的王妃吗!

皇上毫不示弱地瞪了回去,我不这样说母后非让你带韩侧妃走不可,真是好心没好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